人言何畏
报道的可贵,在于将真实的内容转达给阅读的人。譬如在第三世界那样艰苦的环境,有因理想而远赴当地,然后忠诚地传达讯息给我们的文字及图像工作者;也有在战乱区域,将生死置于度外的狂热人们,只为了记录历史轨迹;还有在每天报纸的不同版面里,或是国家、或是社会、或是艺术、或是娱乐,那一群辛苦奔波的记者们,我常想,当时他们刚从学校毕业,是怀着如何的热情,如何的理想,来为这个国上传递出一篇篇公平,公正,公开的内容。 将“人言可畏”这四字,在可字旁补上人字部,便成了“人言何畏”,如今我已不在乎名利,对做偶像亦不在意,只求用心将每件事做好,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为了求假名莫名含辱。的确,只要行得正,做得真,顶天立地,人言何畏。 引自 人言何畏 回到台湾,电影到2月上旬补拍了一天戏才算正式杀青,我的舅父打电话给我,说“二·二八”的受难家属各自结合起来要求政府道歉、赔偿,他问我:“要不要一起加入?” 我母亲的父亲,也就是我阿公,基隆市参议会副议长,在当时被开了六枪,尸体弃人基隆河,我的母亲,我们的家族,曾经是教科书上万恶不赦的共匪。 反攻大陆是什么?台湾独立又是什么,还不是中国人杀中国人的借口。 我拒绝了参加,我舅舅说他了解。 代表国民党的李登辉先生终于正式为“二·二八事件”向国人道歉。 电影拍完了,历史过去了,苦的苦,散的散,再追究又如何? 拍这样的电影,不是为了仇恨或讨回什么,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形都流过血,如今连德国都统一了,只剩下个老中国和狂乱的台湾岛,拍这样背景的电影,只是为了提醒现代的我们,记取老教训,不要再互相残杀了。 外省人也好,本省人也好,省籍原本就不重要,我们有经济能力去援助第三世界的难民或儿童,却无法将自己国土的人视为平等,难道那个年代的苦难真是虚惊一场? 结束了电影,透过蒋和梁,我省视了这个身为叨年代的自己。 不停的玩着媒体游戏,追逐金钱,在理想和功利问患得患失,我们的心在哪里?生命的存在到底为了什么? 引自 在那白色的年代
34人阅读
是夏天吖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997年
6月30日,风尘仆仆,从搭机到转机加上车程,花了12个小时从台湾到达北京。 6月30日深夜,北京...
-
有生之年,希望可以看到...和平统一
再一次去英国的时候,爱尔兰军正到处投炸弹,我们的行程时常被迫改变,聊起那些当地的英格兰...
-
人言何畏
-
曾经的爱恋,也是动人的
当打开报纸看到许许多多人谈到自己的壮志、抱负时,我的心里却只想和你组一个家。我从来不在...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