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介入的身体(艺术、历史与社会)
超验性的坠落与“非哲学”:MP认为超验性已经不再悬居于人之上,而在人之中(绝对包含于经验之中),人是超验性的承载者,通过有限思考绝对——没有超人,没有纯粹哲学。世界的散文化(改造了黑格尔意义上的prosaic):一种社会学内涵。以意义哲学取代价值哲学——意义的终极冒险。
绘画-艺术理论(塞尚的疑惑、间接的语言和沉默的声音、眼与心),“重新学会看世界”。印象派反古典主义透视法,捕捉对象叩击眼睛和撞击感官的方式——现象学直观的暗合,直到塞尚开启艺术革新。塞尚的统觉和体验逻辑;强调感性体验和第二性的质。变形的观看-反对科学几何透视(并不给予人对世界的观看,而是“从人的视角看某个不会参与到有限之中的神灵可以获取的知识”)崇尚体验透视。绘画把自然提升为文化,发现了另一个世界。画家个人风格中的三重拥有:对世界、对过去和对作品的回应,即身体与自然、个体与普遍、现在与过去的衔接。自然(nature)与存在的关系。画家将身体“借给”世界,让身体成为世界中的可见者,成为世界的感官,世界才变成绘画(不可见者向可见者的生成)。
他人问题→自我问题(最初的他人不是别人,是自己——反思);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的关系,胡塞尔认为是同一个我的两个层次。他人问题的解决:胡塞尔-联想和结对构造他人;海德格尔-共在是此在的先天结构,但共在是遮蔽和迷失;萨特-与他人不是肩并肩而是面对面的冲突(列维纳斯也有类似描述),羞耻与“注视的决斗”。
MP在萨特的生存论解释基础上提出“公共领域”的概念(和哈贝马斯无关),在此中冲突才得成立,一个前冲突的和谐基础:前反思的知觉体验;语言和文化;世界之“肉”。不从“我思”开始的反思,而从知觉开始。我和他人关系就是身体间关系,我的身体感知他人身体,在他人身体中看到自己身体,看到对待世界的熟悉方式。与和谐共在的“冲突”——无法超越的“知觉层次上的唯我论”,他人仍是绝对他人,但这是“最好意义上的唯我论”了,是以对他人的承认为前提的(承认理论能否在此基础上大有可为?)。接近海,但海对非本真共在持否定,又没解释清本真共在,故此MP依然是从胡塞尔那里接受最大启示。
MP和列维纳斯的不同:同一性问题(p145)。感觉MP后期在不断的向海德格尔靠拢(缺乏伦理视角的存在论),大概是列维纳斯和MP最根本的分歧。
生存主义化的马克思主义:境遇历史观(Hyppolite和Kojève的影响);《人道主义与恐怖》阶级斗争和暴力问题:暴力不可避免,问题在于妥善的使用是否适合于历史的意义,是否在暴力中蕴含着将来消除暴力的承诺(无产阶级特性)。值得一提MP或多或少为斯大林主义做出过辩护姿态,承认莫斯科审判的合理性,也盲目地混淆了马主义和苏联(五零年后态度有转变)。和萨特决裂。西马切入理解《辩证法的冒险》;历史的两种运动;柯尔施的影响;历史的终结和虚无主义。
🍚多阿多糯🍚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身体——主体
对表象意向与功能意向性(运作意向性/身体意向性)的区分问题。表象结构在笛卡尔和康德那早已...
-
第三章 介入的身体(艺术、历史与社会)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