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淹没于河西走廊的西部鲜卑(1)锐意东进的秃发鲜卑
1.秃发鲜卑起源与早期迁徙 当北匈奴还占据着漠北草原的时候,部分鲜卑已沿着漠南草原西迁,公元一世纪上半叶,以到达敦煌一带。东起辽西,经燕山阴山南北河套地区,西至河西走廊 ,这是一条狭长的农牧并举地区,鲜卑人早期沿着这一地带西迁。三部鲜卑中,西迁的鲜卑占据的地域最广。 秃发鲜卑是拓拔鲜卑分支,始祖秃发匹孤是拓拔首领诘汾长子,却未能继承父位。当诘汾去世后匹孤便带着部众自行发展。当时拓跋部从呼伦湖向西南迁徙,已来到阴山一带,也是在这里,匹孤脱离了拓拔部,大约于219年至256年间,从塞北阴山河套一带沿着黄河两岸,顺贺兰山东麓南下,最初到达甘肃河西陇西以北,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至宁夏北部。 现在历史学家认为,秃发与拓拔是对鲜卑语同词汇的不同汉译,之后史书对秃发与拓拔的不同译写,自然是北魏建立后,将拓拔占为专有的缘故,后北魏太武帝赐秃发部人姓源,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2.秃发鲜卑建国前经过 秃发鲜卑迁入河西走廊之时,还有许多北方民族迁入河西走廊,此处胡汉杂居,居民农牧兼营。西晋江统曾作《徙戎论》,主张将少数民族迁出河西走廊,将此恢复为农耕地区,但未被采纳。 将这一农牧经济的过渡地带改造为纯粹的农耕地区是不现实的,而且这种做法会对自然资源造成巨大的伤害,将数以万计的北方民族迁出更是无法实现。而且事实上,这些少数民族迁入河西走廊大多与曹魏和西晋存在直接关系。曹魏为在西部战场和蜀汉对战,大力开发河西走廊,以便可以就近提供兵源和军资。灭亡蜀汉前的256年至263年间,曹魏名将邓艾将包括秃发鲜卑在内的鲜卑各部数万人迁至河西陇右的雍凉两州间。此后秃发鲜卑活动区域大约东起甘肃平凉西北牵屯山、靖远北麦田城,西至青海湖东,南至青海贵德,北至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但南迁后的鲜卑人往往被中原政权征发为兵,或成为豪强的奴隶,因而当地民族矛盾日益尖锐。269年,以秃发树机能为首的西北诸民族爆发了反晋斗争,史称秦凉之乱。这个过程中,秃发树机能击杀四名西晋刺史,279年攻陷凉州,阻断了西晋与河西走廊的交通,后马隆攻打秃发鲜卑,树机能部下叛逃,树机能因势力单薄,兵败被杀,秃发部重新臣服于西晋 。 树机能的部队以鲜卑人为主,但起兵后,当地各少数民族纷纷加入,由此可发现西晋在西北的统治政策不得民心,西晋也因这次叛乱的牵制,推迟了灭东吴的脚步,树机能兵败第二年,西晋灭亡东吴统一中国。 晋惠帝时期张轨为凉州刺史,但西晋灭亡后,自317年起张氏世守凉州,名为晋臣,实则为西北的割据政权,史称前凉。376年前凉被前秦苻坚所灭,前秦淝水之战大败后后,苻坚的部将吕光割据河西,史称后凉。秃发鲜卑先后臣服于前凉与后凉。 秃发鲜卑没有因叛乱失败而溃散,树机能死后其堂弟乌丸即位首领,其死后孙子推斤即位,此期间秃发鲜卑逐渐恢复实力,至推斤的孙子思复鞬担任首领时,秃发鲜卑逐渐兴旺,他们不甘心屈服于后凉,随时寻找机会摆脱控制。 淝水之战后原前凉国主张天锡的儿子张大豫投奔秃发思复鞬,双方欲联合推翻后凉,但被后凉吕光打败。思复鞬死后其子秃发乌孤继位,其试图夺取凉州壮大秃发部,于是采取养民务农的经济政策,对内礼贤下士,对外循结邻好,不动干戈,十余年间秃发部在后凉东南广武一带兴盛,后凉也感受到了秃发部的威胁,奈何无把握消灭他们,于是采取笼络的政策,这使得秃发部逐一兼并河西地区各部鲜卑,势力进一步扩大。 397年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改元建国,史称南凉,秃发鲜卑是建立政权的鲜卑诸部中立国最晚的。 3.建国后秃发鲜卑的兴盛 397年秃发部正式脱离后凉,建立南凉;这一年五月,张掖的卢水胡沮渠蒙逊也率诸部反抗后凉,拥立段业为凉州牧,此势力就是后来的北凉;后段业的部下李暠叛变独立,建立西凉。凉州此时同时出现四个凉国,再加上乞伏鲜卑建立的西秦,以及西进凉州的羌人后秦,凉州存在六个割据势力,河西走廊此时成为中国政权割据最混乱之地。 北凉的建立使后凉失去了张掖以西地区,秃发鲜卑的发展因此获利。399年乌孤迁都乐都(青海乐都县),专心经营河湟地区。南凉政权稳定以后,便积极向外拓展,其首要目的是占据河陇地区。而当时河西地区:西秦据苑川(甘肃榆中县),后凉据姑藏,北路据张掖。三个政权分别处于南凉东西北三个方向,构成了包围之势,而且南方还有青藏高原边缘的吐谷浑。 秃发鲜卑自阴山西迁后一直从事游牧经济,越过河西走廊最后驻牧于青藏高原边缘的湟水流域,他们的经济类型使他们不得不远离已无牧场的凉州经济中心姑藏,其都城乐都处于凉州边缘,这也是与后凉争霸河西的不利因素。 乐都地处河谷,海拔较低,气候比周围各地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南凉经济主要依靠其治下的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周围多山易守难攻,但这山区也构成了某种障碍。 后有志于开拓统治的秃发乌孤因落马重伤去世,其弟利鹿孤继位。继位后利鹿孤便迁都西平(西宁),西平是青藏高原的东北门户,丝绸南路要道,早在霍去病于河西走廊打败匈奴时,这儿便是通往西域的商道,这对南凉发展十分有利。而且利鹿孤继位后,河西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对南凉有利的变化。 先是后凉因夺权内乱,最后吕纂即位,于400年先后进攻南凉和北凉,但都惨败。后凉进攻北凉时,利鹿孤还率兵偷袭后凉都城姑藏。400年西边的北凉也发生分裂,李暠脱离北路建立西凉,这也使得北凉无法再与南凉抗衡。但同年,东方的西秦被后秦灭,西秦国主乞伏乾归与其子乞伏炽磐投奔南凉。 羌人建立的后秦本与前秦苻登作战,前秦一直是河西割据势力的屏障,但到后秦灭了前秦后,便开始向陇右河西扩张,首当其冲的便是西秦。西秦被灭后南凉成为了河西唯一的鲜卑政权,这有利于南凉凝聚河西鲜卑的力量,但也失去了西秦这个屏障,南凉不得不直接面对强大的后秦,出于形势考虑,利鹿孤向后秦称臣。 401年,后凉北凉均内乱,后凉易主为吕隆,北凉沮渠蒙逊经过血腥的权力斗争后登上王位。利鹿孤也在这一年自称河西王。同年七月,后秦趁后凉内乱发兵六万攻后凉,进围后凉都城姑藏,但后秦没有消灭后凉,接受投降后就收兵回国了。南凉和北路同时想趁机发兵占据姑藏,但此时北凉再次内乱,酒泉凉宁二郡叛归西凉,北凉因此受削弱,无法与南凉抗争。后秦也发现了南凉的野心,于是于403年七月召后凉国主吕隆和其弟吕据先后前往后秦,以此加强对后凉控制,吕隆迫于南凉北路的威胁,自知早晚会灭亡,便前往后秦,后凉灭亡,原后凉地区并入后秦。 402年利鹿孤去世,其弟秃发傉檀继位。傉檀自知无法与后秦抗衡,于404年二月去南凉年号,向后秦称臣,后秦也为了拉拢秃发鲜卑,封傉檀为凉州刺史,任命他镇守姑藏。后傉檀迁都姑藏,南凉至此达到鼎盛,其疆域包括甘肃兰州以西,永昌西水泉子东,北达甘肃腾格里沙漠,南至青海以南同仁一带,东南到青海循化,西南达青海湖东北。 但这也是南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4.南凉末路 秃发鲜卑的衰落 为称霸河西,南凉于407年挑拨归附后秦的乞伏炽磐叛后秦,但被后者上报后秦,后秦与南凉决裂;南凉进攻北凉,激战于均石(张掖东),南凉大败;同年冬,秃发傉檀在阳武下峡败于大夏国主赫连勃勃;败回姑藏后国内又发生了暴乱,南凉此时已内外交困。 408年后秦发兵南凉,南凉虽击退了后秦,但也是元气大伤。但傉檀认为,既然击退了后秦,就说明南凉还是拥有称霸河西的实力,于是复称凉王。409年乞伏乾归趁后秦败于南凉之际,重新复国,这对南凉形成威胁,但南凉没对其没有过多关注,而是全力与北凉争霸,但以失败告终。接着南凉爆发叛乱,傉檀不得不迁都回乐都。411年,北凉占据了姑藏,并趁势围乐都,南凉无力抵抗,傉檀只能遣子做人质,屈服于北凉。南边的吐谷浑树洛干部趁北凉围乐都之际,夺取南凉浇河郡地,西秦也占了陇西地区,并不时侵扰南凉。至412年,西北的北凉,东边的西秦和南边的吐谷浑,不断吞并南凉国土,南凉仅剩湟水流域的西平、乐都、湟河、晋兴、广武五郡之地。后北凉又占据了湟河郡,南凉岌岌可危。 414年青海湖一带的乙弗鲜卑等部叛南凉,傉檀率军西击乙弗鲜卑,虽胜利,后方却遭到西秦的偷袭,国都乐都陷落,南凉军闻讯不战而散。众叛亲离下,傉檀选择投降西秦。但他考虑到秃发部血脉的延续,让其侄子樊尼投靠北凉,自己投降西秦,同年十一月,被乞伏炽磐毒死。 5.秃发鲜卑最后的道路 南凉灭亡后,秃发部大多成为西秦属民,另一部樊尼进入北凉。431年西秦被大夏灭,后大夏被吐谷浑灭,而后北魏又占据此地,秃发鲜卑基本都处于同是鲜卑人的政权统治之下,北魏统一北方后,这部分秃发鲜卑人逐渐汉化。北凉的秃发鲜卑人也随着北魏灭北凉而被北魏统治,同样走向了汉化的道路。 南凉自秃发乌孤397立国,至414年傉檀遇害,三位君主是亲兄弟,其中傉檀在位13年。南凉的建立者们亲眼目睹了南凉的灭亡,南凉的存在显得过于短暂。也许秃发鲜卑没有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据史书中的记载,他们对汉人也持有排斥心理。
戒烟的梦祥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二 蒙古草原的第二个主人(2)
1.鲜卑的第一个英雄:檀石槐 鲜卑南迁过程是各部落独立进行的,不存在统一的领导,因此鲜卑的...
-
三 东部三部鲜卑的南向之路
一、段部 1.段部鲜卑起源考 西晋时期东部鲜卑诸部经重新组合后,最终形成段部、宇文部、慕容...
-
四 淹没于河西走廊的西部鲜卑(1)锐意东进的秃发鲜卑
-
四 淹没于河西走廊的西部鲜卑(2)在向西退却中建国的乞伏鲜卑
1.乞伏鲜卑起源与迁徙 乞伏鲜卑也称陇西鲜卑,陇西指陇山(今六盘山南段)以西。迁入陇西的鲜...
-
四 淹没于河西的西部鲜卑(3)坚持游牧的吐谷浑
1.吐谷浑之起源与迁徙 慕容部首领涉归生前就确定了由嫡长子慕容廆继位,另拨出1700户部众由庶...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