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回到“生活世界”
穆敏老爹告诉他,一年总有一段时间在想死,因为“人应该时时想到死,这样,他就会心存恐惧,不去做那些坏事,只做好事,走正道,不走歪道”。穆敏老爹以他的生活智慧将宗教经典民间化、生活化了。在他那里,宗教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人成为更好的人。一方面,他尊重劳动,在辛苦劳动中获得快乐,关心集体利益;另方面,他努力用自己的幽默、豁达去抵御生活中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穆敏老寻找弟弟的故事就是一例。他以无比庄严的态度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寻找他失散多年的弟弟,然而,两个星期以后,他就回来了。虽然谁也无从猜晓他是否见到了弟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弟之情得到了抒发。作者由此感慨道,“幻想有时候比现实似乎好。有时候,幻想变为现实的时候似乎便失去了幻想。而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应该守口如瓶,不要为生活、为人和人的关系、为一切细小的难免的挫折为一件迟早总要过去的事情的过去叫苦,生活里已经有足够的苦被人们咀嚼,又何必用自己的渺小的叹息、伤感、牢骚来进步毒化生活呢?"〔2)这确实是穆敏老爹给作者的重要启示。王蒙在 引自 第三节 回到“生活世界” 生活在当下!体验快乐痛苦获得真正的平和。
24人阅读
soooooooosweet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节 抒情话语: 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沉沦》中的“他”,毫无疑问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自我”。小说开篇,是对风景的描写。“晴...
-
第三节 抒情话语与小说家的命运
王蒙和张洁都展现了小说家求变的一面,张承志则呈现了他坚持的一面。从本质上讲,张承志是一...
-
第三节 回到“生活世界”
-
第一节 两个汪曾祺
布斯意在提醒我们注意,当进入写作环节时,作者有可能摆脱日常生活中他/她作为一个人的形象,...
-
第二节 当“抒情”与“现实主义”相遇
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卢卡契对“典型”的创作方法做了这样的阐释...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