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
针道之所以衰微,之所以沦落为不常用的方法,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缺失了这两个特征。针已经不再是易用难忘的治法,而施之以病患,亦不再有拔刺、雪污、解结、决闭一样的效果,人们自然就远离它了。所以,我们要想重拾针道往日的隆盛,还是得从找回针道的这两个特征出发,除此别无他途!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这句话的理解,通常都只限于儿女的层面,认为没有生个一儿半女,延续宗嗣,是为不孝。当然,子嗣为后,固无非议。而对于一个法脉,一门学问,如果没有传承,不也是无后吗?至少在我眼里,这应该是更严重的无后。
守神亦即发挥君火的作用,君火的作用特征是以明,以明与以位是很不相同的。为了感受这个差别,我们以一年四季为例,一年四季其实就是位的变化,随着位的变化,相火的作用也就跟着变化,而与这个变化相应,我们看到了四时不同的万物生长状态,温度与湿度的巨大差别。那么,明呢?明并没有因为位的改变而显出巨大的差别。只要在白天,只要有太阳,它都一般的明亮。
考量针刺的疗效,能不能立竿见影,能不能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决闭也,犹解结也,实在是要看看能否发挥君火的作用,能否实现守神!
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砭石,你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针刺,以此类推。而不是需要针刺的,推到针灸科;需要刮痧的,推到砭石科;需要吃中药的,推到中医科。这些都是中医,都可以在一个科里解决,这才叫全科!
现在说个脏腑、说个心啊肺啊什么的,还靠谱,若是提什么阴阳、谈什么气,那还不子虚乌有了!而作为中医人,这个观念却必须摆正,我们眼中甚至可以没有脏腑,但,一刻都不能没有阴阳。
脾做了谏议之官,职能是:知周出焉。谏议就是明辨是非,就是明辨善恶,过去的谏议大夫对于江山社稷来说,可是个太不简单的官职,像唐代开国的魏征,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谏议大夫。而今天纪委这个部门,有一些类似谏议大夫的职能。谏议的功用关键在于早辨,问题还在隐微之中,就能上达下听,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哪里会酿成“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这样亡国亡家的大祸奇祸呢?绝对不可能!同样的,怎么可能病到晚期癌症还能悄无声息呢?这一定是谏议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
砭石、毒药也好,九针、灸焫也罢,这些都必须取自身外,是外来附加到身体的一种作用。或者说是必须通过外来途径才能产生的作用和治疗。但是,导引却不同,它是完全在自身上发生的,它不需要通过外来的途径。因此,从自我养疗,从自主健康的角度,五术中唯一能实现这一目的的,只有导引一术。所以,导引从中央出,就不仅仅是因为中央食杂而不劳,易患厥寒热的问题了。它更深的意义在于,通过感而实现机体阴阳的自和,通过感而促进自身阴阳的互生、互化、互通、互用,从而达成上以养心、中以养身、下以疗疾,三医和合的境界。
医保的问题我做过很长时间的考究,考来考去,觉得这个问题要真正解决,还是得回到过去,回到文人通医上来。而这条路恰恰是中国独有的优势,因为我们有中医!只有中医能够办到这一点,西医可能很难办到!对于西医而言,文人怎么通它?既便通了也没辙,因为无法操作!如果中国的文人士子都能通医,都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以及身边亲友的问题,至少是能够解决小的问题、普通常见的问题,小的毛病、普通的毛病解决了,大的毛病便失去了由来,真正祸及生命的危证险证才能避免,医保才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现在人们都喜欢泛称:医为仁术!其实这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话题。仁的一个很根本的特征,就是无敌!当然换一个说法也可以——爱人!无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大家也不要一下就把它放到战场上。无敌很内在的意义就是没有对立,或者不去用对立的方式处理问题。反过来呢?就是有敌!有敌当然就免不了对立、对抗。像抗生素、抗病毒、降压、抗抑郁、镇静、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肿瘤、手术等等等等,我们从这一系列代表着西医主要措施的名词,已然可以嗅到浓浓的火药味!
刑之一途,收效最为迅捷,但,遗留的问题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从这条路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景象是,不停地更新,不停地升级。为什么西医那么强调创新?因为不创新就没有出路!今天再用用8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细菌们尿都不会尿你!
而中医呢?因为尚礼的缘故,因为不对抗,因为讲求中和,所以,自然没有这样的遗留问题。而中医勿须更新和升级的原因也来自这里。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去认识中医,而是抱定今天创新的范式和口号,非要在中医里面整一个创新出来,那么,如《庄子》所描述的,浑沌的悲剧就会重演!
谈到名实,黄石公于《素书》中有一句名言,多年前读过这本小册子,其他的已然忘得精光,只是这句却始终不离,陪伴我到今天。现在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名大于实则损!”希望各位能够将它放在心上,时时检点,这也是一道特别管用的护身符!这个时代培育了浮躁,有一就说成十,这是人生最要不得的东西。积累再多的人生,都会因此损掉!
平人的合谷位于常处,也就是教科书上判定的位置。那么,对于非平人(病人)而言,合谷就不一定在常处了。它很可能在非常处,那我们如何去确定这处于或常或非常处的合谷呢?阿是之法便是最好的确定方法!
今天我们虽然一厢情愿地将医学纳入了科学的轨道,但,就其实质而言,医学的范畴要远大于科学。在科学的轨道,我们不用谈“信任”二字,然而在医学,信任有时甚至可以成为获取疗效的关键。因此,没有信任的前提,往往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在这一点上,内针的学人需要好好把握,更须细心领会什么叫信任。
医道以扶危济困为唯一目的,内针之道入门虽易,若欲深入,必须全力。如此方能由针而会真,由针而全真!最忌讳者,乃恃此所长,专心名利。凡属此类,不但于内针之道无有进益,终必以此误己误人。内针学人务须谨记!(《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