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6
早期的道家學者極力避免理性闡述,內容盡是謎一樣的悖論和幻想,因為其哲學出發點雖十分簡單,但卻無法論證。道家無疑是抒情和神秘的,但卻絕非對個人主義、無為主義和自發地融於自然(道)的非理性宣導。它站在說教般的儒學的對立面。它的基本觀點是道即一切,其動力在於揭露改革主義和不切實際的改良主義;它譴責那些附著於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之中的義務,並尋求心靈上的自由和道法自然帶來的心如止水。自然被認為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冷漠且無目的的宇宙,其中所有事物都有自然的地位和功能。這些事物之所以是這般模樣,無須自然事實以外的其他理由,只有在被自然以外的標準——如善和惡——去定義、標註和評估時,它們才會被曲解和誤解。 道家進而說,讓道法自然! 回歸自我! 放鬆並享受生活吧!但聽從這個勸諫頗有難度,它裡面也包含道家學說中的一個基本悖論——為任何非自然的事物而有所作為都是「不正確的」。而事實上,由於自然能像鐘擺一樣平衡任何力和反作用力,有所作為無疑不能得道。一個人只能通過「無為」來得道成仙,而幾乎沒有任何事情比有意識地、主動地嘗試放鬆更弄巧成拙了。人們只能自然和自發地實現自我。 真正的道家學者甚至不能去敦促他人順應自然,因為這個行為本身假定了什麼是應當的、什麼是不應當的,在自然之上強加了一個價值判斷,從而變得非自然且「不正確了」。正如莊子提到的,鴨子的腿短而仙鶴的腿長,評判自然萬物的好與壞——例如眷戀生而害怕死——都是荒謬的,正如假設鴨腿應如鶴腿一樣長,或假定鶴腿應如鴨腿一樣短一樣。無論萬物如何存在,它們都是自然的,因此也是好的。人也因此只能盡可能地被動地走過生死輪迴,盡心去完成人生中的必須之事,同時保持內心的自由和本性中的安寧(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德」)。 引自 三、思想.............................................................065
4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