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由要靠征服来获取,而不能靠恩赐。
“对自由的惧怕”折磨着被压迫者。② 这种惧怕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向往压迫者的角色,同样也使他们摆脱不了被压迫的角色。对于这种惧怕,我们要加以考察。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这对关系中,其基本要素之一就是规定(prescription)。所有的规定都意味着把一个人的选择强加给另一个人,这就转换了被规定者的意识,使其与规定者的意识相一致。由此,被压迫者的行为是一种被规定了的行为,它所遵循的是压迫者的准则。 被压迫者尽管已将压迫者的形象内化,并接受了其准则,但却惧怕自由。自由会让他们拋弃这种形象,代之以自主与责任。自由要靠征服来获取,而不能靠恩赐。对自由的追寻必须要持之以恒、认真负责。自由不是置于人身之外的理想,也不是变成神话的想法,而是人们追求人性完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 引自 被压迫者教育学存在的正当理由;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克服这对矛盾;压迫与压迫者;压迫与被压迫者;解放: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一种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本书将向大家展示作者称之为被压迫者教育学的一些方面。这种教育学必领是在争取恢复人性的不懈斗争中,与被压迫者(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一起(with),而不 是替(for)被压迫者建构起来的。这种教育学让被压迫者把压迫及其根源作为反思的对象,而且通过这种反思,他们必然会投身于争取解放的斗争。于是,这种教育学便在 斗争中产生并得到重新塑造。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作为分裂的、不真实之存在的被压迫者,他们怎样才能参与建构解放自身的教育学?只有当他们发现压迫者与自己如影随形时,他们才会有助于 解放教育学的建构。只要他们还生活在“成为什么”(t0be)就是“像什么”(to be like).“像什么”就是“像压迫者”这样的两重性中,他们就不可能建构这样的教育学。被压迫者教育学是被压迫者批判性发现的一种工具,即被压迫者自身和压迫者都是非人性化 的表现。 解放因此好似生育过程,而且充满痛苦。降生的人是一个新人,只有当所有人的人性化取代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这对矛盾时,才有新人的生长发育。换言之,这一矛 盾的破解来自于给这个世界带来这一新生命的生产过程:不再有压迫者,也不再有被压迫者,只有处在获得自由过程中的人。 引自 被压迫者教育学存在的正当理由;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克服这对矛盾;压迫与压迫者;压迫与被压迫者;解放: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一种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12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