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复活与多元文化 P103—106
我于去年发表一篇有关瑞典皇家学院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提到历年来获奖的几名稀有女作家(美国的托尼·莫里森,南非的娜婷·戈迪默等),读者立即远地来信质问怎么会漏了赛珍珠?我果然疏忽了这位以《大地》成名、自幼在中国生长的作家。这只证明了美国文化界已把她遗忘,而在中国,她的名字还在读者记忆中。
赛珍珠于1931年出版《大地》时年三十九岁,于1938年获诺贝尔奖,立时扬名世界,可是她在美国文坛声誉不高。名家如马克·吐温、西奥多尔·德莱塞、亨利·詹姆斯都未获过这项国际巨奖,赛珍珠的获奖一时成为文学评论家的笑柄,甚至学术界也具偏见,大学中从不把她的作品列为文学研究课程。我希望最近一本新书的出现能复活读者对她的兴趣,恢复她在文坛的名誉。
新书名《赛珍珠:一部文化传记》作者名彼得·康恩(Peter Conn),乃是宾州大学文学教授。这本新书答复了读者们好奇的问题:一位在中国生长的传教士女儿怎么会突然成为世界名人?她怎么会突然地在文学历史上销声匿迹?她的生活是怎样的?她对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读这本书尤如读赛珍珠小说,诗者一定会感兴趣,如此,赛珍珠也许还会取还她在美国文学史上应得的地位。
她的一生成就是多方面的。她一共出书七十余种,包括小说、散文、传记、新闻报道、翻译、回忆录、诗等。在60年代,她是20世纪美国作家中被译为外文最多的一个,今日她的小说仍在世界各地畅销。除了诺贝尔奖以外,她得过其它如普利策文艺奖。她曾主编一本名叫《亚洲》的杂志;她与著名女性,如罗斯福夫人、节育专家山额夫人、人种学家玛格丽·米德等为友;她是女权主义者先锋,她早在黑人人权运动开始之前就主张种族平等;她收容美国士兵在远东遗下的混血儿,她是慈善家兼人道主义者。
赛珍珠于1892年出生,在镇江生长,父亲是个缺乏温暖人情的原教旨主义基督教传教士。她在美国进大学后嫁与一农学教授为妻,回到中国在安徽与南京安居。丈夫与父亲同样态度冷酷,所生女儿智力迟钝,她郁郁不乐,用阅读与写作来做消遣。《大地》的成功一下子把她解放,她离了婚,转嫁帮她编书的书局编辑。此后三十年她的生活是愉快的,继续不断写书。可是有时她仍受抑郁症侵袭,她归咎于父亲与首任丈夫的影响以及女儿的情况。
赛珍珠不仅是一位作家,她借她的名气与进益担上了人道任务,在各种进步思想的宣传上起了作用。例如: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她于三四十年代即先于许多妇女团体而支持平权法案;作为一个反对种族偏见者,她批评政府在大战时把日裔公民关人集中营,作为一个反帝主义者,她警告罗斯福与丘吉尔不能再在远东继续帝国主义殖民地政策。她深信妇女在性方面的解放。她不但抚养了混血儿女,而且坚持美国军事当局应该对美国大兵在亚洲下种的儿女负起责任。凡此种种,她都是历史上的先行者。
同时,美国保守分子却对她的作为不以为然。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毁坏了她的名誉;联邦调查局(FBI)多年藏有她的档案。在这期间,她的奢望是回新中国一行,但被北京拒绝(不能回到“祖国故乡”是她终生遗憾)美国文学界对她获诺贝尔奖的蔑视更使她郁郁在心。她的丈夫于1959年逝世后数年,她与一个年龄比她小了四十岁的社交舞校教师发生友情,不听亲友忠告,设立了“赛珍珠基金会”交他主持。在她整个生涯中,这一段过程也许是最受人批评的。
赛珍珠写过两部自传性著作:《我的数个世界》(1954年)与《一座通桥》(1962年),可是康恩教授这部《文化传记》包含了更多讯息:在中国的传教士生活;国民党统治;美国排华政策;大战时缅甸战役;“每月读书会”(Book of the Month Club)的崛起如何形成了美国民间对文艺的“中级趣味”(Middle Brow Taste)等等。这类多样性的背景造成这部传记的吸引力,正如她的小说一样动人。
赛珍珠生前并非一个开朗人物,她的神秘性仍存在,例如她与第二任丈夫及其所抚养儿女间的亲密关系在本书中没有明晰表露。可是我所关注者倒不是这类细节,而是赛珍珠今日在文学上地位到底如何。
本书作者认为,赛珍珠当年不受文坛重视有下列几个原因:
一、她以《大地》一鸣惊人,获奖成名太快(也许引人生妒);
二、她的作品质量高低不平;
三、她写的是异国背景、异国文化,西方人士中甚至有高等教育者也难了解;
四、她的小说着重情节与广阔的社会意义,而不注重文笔与孤独个人意识;
五、她是女人,她写的是女人,她的读者多是中产阶级妇女。
半个世纪后的现在这个多元文化蓬勃的时代,赛珍珠的著作照理应受青年大学生欢迎。在今日看来,当年她的小说(外国 背景,外国故事,主要角色是有色人种)应是革新性的。社会已在进步,因此我想到数年前评论家埃德蒙·怀特(Edmund White所说的话,很反感。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赛珍珠时谓:“我们人人皆知……汤婷婷对中国的认识远较赛珍珠为深。”
汤婷婷是出生在夏威夷的华裔,以《女战士》一书闻名美国文坛,据我所知,她只到中国做过一次短期访问。她对中国的认识怎可与生长在中国的赛珍珠相比?事实是,汤婷婷本人承认从赛珍珠作品中学来了不少东西。怀特的评论就含有种族主义意味。汤婷婷是个土生美国人,她只具有一个中国人之姓而已。
我希望美国大学生能像他们祖父母那样发现《大地》的阅读乐趣。
1996年12月7日
kleinblu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断袖癖的作家
P18—19 王尔德活于维多利亚时代,放荡的生活不为社会所容,可是他是一位值得引人钦佩的叛徒。...
-
从马可·波罗到基辛格 --西方七百年的中国印象 P359--362
1859年时,一个苏格兰青年妇女初到中国,在吴淞江上乘船游览,写信回家报告她的所见: 两岸垂柳...
-
赛珍珠复活与多元文化 P103—106
-
21世纪的危机 ——四本新书对新世纪的预言 P301—304
21世纪即将来临,人们对新世纪的趋向有极大的好奇。我们居住在美国的人看法也许与其他地方人...
-
一本外人所著的中国电影史 P268—270
市上新出的一本中国当代电影史令我想起向西方读者观众介绍中国电影史的外国作家与我的一段因...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