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页
舒巧认为,我国舞剧创作就其“结构观”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个阶段她称为“糖葫芦”阶段,也就是找一个故事,摆一串情节以便于将各种各样的舞蹈展示一番。这里的“剧”仅是一根串“糖葫芦”的竹签而已,串了一大堆“舞”的糖葫芦。第二、第三个阶段,依据舒巧的表述,我分别命名为“肉包子”阶段和“比萨饼”阶段。“肉包子”阶段主要在于争辩“舞是以舞为主还是以剧为主”,好似“肉包子”,以“舞”这面皮来包“剧”之肉馅。“比萨饼”阶段则意味着“剧”的“结构”与“舞”的“语言”水乳交融,“结构”成为宏观的语言,而“语言”是微观的结构。 引自第518页
2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