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第一等事
可没过多久,问题少年王守仁就主动找到老师,问了他一个问题。这成了王守仁一生的真正起点。
问题是:“何为第一等事?”
这说明少年王守仁已经开始考虑人生的价值问题。可惜,一个庸俗的老师给出了一个庸俗的答案。
不过,正是这个答案成就了王守仁早熟的名声。
老师回答说:“惟读书登第耳。”这和今天教育小孩要考重点大学差不多,虽然没错,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王守仁摇了摇大脑袋,不以为然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一个十二岁就立志要当圣人的小孩,翻遍古今中外的史书也找不出几个,更何况是在明朝那个盛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6)的时代。
有梦想不足以使一个人到达远方,但到达远方的人一定有梦想。
许多年后,当王守仁冥思苦想,追寻生命中的“良知”时,儿时这段朦胧的插曲让他恍然大悟:良知天然呈现,不用去外界寻求。何为第一等事?问得好!问出了人为什么活着,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去过。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找不到一双合脚的鞋,从这一点发散开来,王守仁进一步得出“心外无物”的结论——真正的生活在内心,只有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儿时那看似荒诞不经的一问。
48人阅读
i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不能胜寸心,安能战苍穹
人间似道场,人生即修行,心学的核心要义是破心中之贼。 人类的很多竞争其实并非对抗,而是各...
-
为什么古今中外这么多大人物对王阳明顶礼膜拜?
王阳明是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别人博而不精,他却越博越精。而...
-
何为第一等事
-
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
-
王阳明跟普通人的不同之处
但王阳明跟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总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的两面性,在自己偏激的时候立刻将...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