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符码与元语言
意义的存在条件,就是可以用另一种符号体系(例如另一种语言)解释。元语言是文本完成意义表达的关键。元语言的存在,就意味着整个文本与文本系列的“可翻译性” 引自 上编 原理 元语言不允许一个文本得不出任何解释意义。哪怕是确实不可解的文本,也能得出一个“近解”。正解本来就是任何解释无法达到的理想,任何偏解只是偏的程度问题。因此,元语言集合的任务是推出一个意义,而不是取得唯一正确的意义。 引自 上编 原理 笔者把文化定义成“社会相关表意活动的总集合”,意识形态即文化的元语言,它是文化活动的评价体系。社会性评价活动,就是意识形态支持或反对文化中发生的意义解释。 引自 上编 原理 评价漩涡,是意识形态在文化中起作用时几乎难以摆脱的悖论。 引自 上编 原理
74人阅读
琵琶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八章 符号的原理
反复,是一种保持接触的方式,幼儿首先学会使用的就是符号的这种功能。恋爱中的人往往不断地...
-
第九章 符号修辞
新闻图片,电影图景,实际上都无法给我们对象的全景,都只是显示给我们对象的一部分,让观众...
-
第十章 符码与元语言
-
第十二章 谎言与虚构
“对话理论”的提出者巴赫金认为我们只是“忍受”对话:“对话不是我们对他人敞开胸怀,恰恰...
-
第十三章 标出性
是文明把女性变成了标出符号,“加工”成具有标出性的异项。文明当然也“加工”男人,即是并...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