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送别:和吴天明在一起的那两天
我和吴天明说,他的电影跟其他第四代导演的电影一样,都很温情、宽厚。他说这样不好吗,他说好的电影就应当这样,并自谦做得还不够,又说现在的中国电影不太看得到温情,要么充满破坏欲,要么没心没肺、纸醉金迷,或为一点小事就呻吟起来。而真正的温情是对他人留有余地,对自己留有盼望,是更广泛、更健康的生存之道,这也符合中国人几千年的处世原则,仁义礼智信讲的其实就是温情。吴天明又说,与其说我的电影是温情的,不如说我的电影是善良的。…… 且就《百鸟朝凤》而言,有着太多的大而不当。一个并不招世俗待见的吹鼓手,他的傲气是有些空洞的。所谓的传统要如何存留,若真要吹出血来才能有所维系的话,那可能就变成了另一种将就。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是一首挽歌,唢呐最常见是在白喜之时,为盖棺之人去送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在民间,尤其是中国北方民间最大的功用,是一门关于死亡的艺术,对此,吴天明并没有太多的着墨。就算这部影片再怎么古朴乃至陈旧,但有一句台词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那就是焦三爷醉酒时的那句话:“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百鸟朝凤》多少有些吴天明精神自传的意味,只是这部“自传”还没有达到相由心生的境地。 《百鸟朝凤》已成为太多人展现某类姿态的附庸。好几位曾经盛赞过《何以笙箫默》《怦然星动》《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的“作者”,也把同样的溢美之词毫无保留地送给了《百鸟朝凤》。这只能让我觉得荒凉,我情愿这部并不完美的电影寂寞一些,虽然这话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退上十来步讲,假如我们放弃种种利益的反馈,去感受人世间比传统更永恒、更珍贵的事物,也许我们就会获得另一种目光去看待这样一部令人猝不及防便慌忙谢幕的影片。想起吴天明回归影坛的首作《变脸》,那里也有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规矩,就是传男不传女。可这门绝活还是传给了一个聪慧勇敢的女娃子。这女娃子本身就和川剧这门行当一样,有好多张脸,不传给她又能传给谁呢?《变脸》就是这样,以反传统的方式去继承传统,并且满怀愉悦的心情。这在《百鸟朝凤》里是看不到的。 记得在得知吴天明归尘归土之时,我坐在机房里一遍遍地看着他与焦雄屏的对话视频。真是恍若隔世,生命就是这么奇巧与悠远。制片人问我该给这档节目放一首什么样的片尾曲,我说还是《人生》里那首著名的陕北民歌吧。“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里,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艄公呦把船那个搬。” 引自 迟到的送别:和吴天明在一起的那两天
42人阅读
小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妄说王朔:梦与现实的唇齿相依
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甘之如地享受着孤独,这样的人,长大后的人格应该是极具弹性的,因地能自得...
-
从边缘进入中心:漫谈周星驰
先说一下香港这座城市,表面看去,它仿佛颇为西化,但英伦风情并没有深植于这座由移民组建的...
-
迟到的送别:和吴天明在一起的那两天
-
谢晋和他认识的一个小尼姑
《最后的贵族》里濮存昕第一次当男主角,英达也是第一次上大银幕。影片在美国拍摄时李安也在...
-
杨德昌启示录
侯孝贤是乡村的、牧歌田园般的日升月落,杨德昌是都市的、钢筋森林式的冰冷废墟。杨德昌直面...
> 查看全部2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