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甫五言古诗变体的理解 第三章诗史的叙述艺术
整理成自己的思路方便理解,这一节看了两三遍才能用自己的思路理解,我的固定思维模式实在太令人无语了,读专著简直太费时费力。
五言古诗叙述潜力的发挥
首先是【五言古诗的叙述功能】
因为五言句式最开始是作为散文句式(可以理解成生活用语)而存在。在五言诗的形成过程中,有一部分五言被提炼成诗的节奏成为五言诗。因其五言的句式能表意完整,所以会形成独立的语法意义,单句一般是2*3的节奏。在诗中句与句的连接之中就必须要依靠对偶排比重叠等方法,使其连贯的连缀成篇形成节奏感。
例子
「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适逢/两少年,夹毂/问君家。君家/新市旁,易知/复难忘。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 丈人/且徐徐,调弦/未讵央。 」
如“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 ”
即为排比和对偶,是单句的连结构成了全诗。
(五言单行散句诗化的过程是否代表着(散文演变成诗歌?)的过程?)
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五言诗就在探索如何单独依靠连贯的散句来找到节奏。用层意的重叠、语脉贯穿、连接词呼应、叙述片段的截取、诗骚比兴的吸收等。
例子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其中因其描写的是同一时间地点,所以有气脉的贯通。
时间:夜里 地点:明月高楼 人物:愁思妇 事件:悲叹
接着以问答形式讲述出思妇的心路历程,并且有情感在,有对话在。这里和上述例子做对比,可以看出汉魏五言古诗的探索过程中,寻找到了叙事脉络连贯的方法,不再是简单的排比罗列重叠叙事。
此后魏晋后五言诗发展的主要路向是抒情言志描摹物态,叙事清晰的五言诗少。
唐诗人们大多五古杂以律来写。
其次是【杜甫中长篇五古的叙述艺术】
他主攻五言中长篇,和陈子昂一样,是「为了」改变诗人在五古中杂用律体的现象,界分古、律的体调。
学习汉魏古诗的创作原理:
1.从当代语言中提炼单行散句,在诗中形成叙述主线,甚至不用骈偶。
2.发挥五古的叙述潜力,把生平经历勾连成“史”,展开叙事脉络
3.描写人物
4.其五古中抒怀言志的咏怀诗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比兴、典故、直抒胸臆
又加以细节描写、纵横议论。
最后【杜甫五古处理“诗”和“史”的关系】
如何以诗的节奏表现史:
整体结构到表现方式都是以抒情为本。杜甫五古诗中的叙述脉络是抒情节奏中穿插叙事节奏。
(同样来自汉魏古诗):
1.学汉魏古诗善于提炼人生感慨、人之常情,化用到人生经历的记叙,诗情哲理。
2.汉魏式比兴寄托(跳跃/节奏感/内在逻辑)、古诗章法句法(句意连贯不跳跃)。
3.叠字对偶句、对照排比句式、分层递进的诗行在叙述中
(其探索):
不靠句法单靠句意勾连叙述诗行的内在节奏
善用叙述句进行议论,议论中充满激情
总结:
杜甫五古的变体,在活用汉魏古诗创作原理基础,从当代语言中提炼新的五古节奏,发挥了五古的叙述潜力,又通过抒情节奏和叙事节奏的结合表现“史”。
哭泣猫猫头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对杜甫五言古诗变体的理解 第三章诗史的叙述艺术
-
杜甫五言乐府变体理解 大纲梳理
第二节 以时事立新题的五言乐府 【五言新题乐府】 “新题乐府”名称李绅提出,后至明清诗论家...
-
七言新题乐府直陈时事 摘录基本内容
【七言“行”诗适宜叙述】 “行”在汉乐府中多见,一定入乐府 清水茂指出“行”是指曲子 葛晓...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