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国家形态 / 037
P043 文官体系所具目的的性格又造成另一种形势:文官体系与王权的对抗。照理说,文官体系应该与国家互补,但因为文官体系具有儒家意念的目的论,所以与王权实际上不断有对峙的紧张。专业的官员总是怀有儒家的理想,碰到不合理的现象时,国家的文官系统就会用社会的后援力来与王权对抗,这也是韦伯的工具性文官制度所缺少的成分。 由于中国的文官体系具有地区的代表性,能网罗全国的人才,因此在与王权对抗的过程中往往并不落下风,所以说中国的王权并不绝对专制。文官体系在国家与社会的对抗过程中,是主要的抗衡力量,具有特别的功能。又因为文官制度选拔的背后有一大群社会精英,他们受过专业训练,等着出仕,但能够出仕者往往只是其中少数,而未出仕的人仍留在社会的一端,站在儒家意念的立场,监督政府的作为。为了培养文官制度,中国也同时培养了一大群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带动社会来抗衡国家,否则自从汉武帝打击社会经济势力后,社会上已无足够与王权抗衡的势力,而由国家自己培养出了制衡的力量,这也可说是辩证式的发展了。 中国文官体系在历史上担任很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这么大,不管谁来统治,都一定要有一个文官体系来治理。倒过来讲,文官体系固然有制衡的作用,但也会造成社会上的特权阶级,享有比他们人数比例更为巨大的社会权力。他们既是社会上的精英,同时也是过分享受权力和机会的人群,但这批人不是贵族,又不能称之为统治阶级,他们只是社会上层权力边缘的人群,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最活跃的一群人。 引自 第三讲 国家形态 / 037
40人阅读
羊牛下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讲 农业经济 / 023
P033 首先应当讨论中国由精耕细作所造成的社会力。这一社会力是亲缘的地著团体,在长久的帝国...
-
第三讲 国家形态 / 037
P038 另一个讨论的主题是文官制度bureaucracy)。在中国传统里指的是有“官”和“吏”的政府...
-
第三讲 国家形态 / 037
-
第五讲 转型期的发展 / 061
P062我的研究方法,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点上切一横断面,在下一个时点上再切一个横断面,然后...
-
第六讲 谈李约瑟之《中国科技文明史》 / 077
P079 李约瑟自己也喜欢讨论中国前半段(15世纪之前)的科学发展情况,他提出几处提示性的条件...
> 查看全部1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