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
拉面西南碱水少,原为横滨的中华面
美军战后占领日本,进口美国小麦制成的汤面成了稻米短缺时救急方案
传统日式荞麦面(汤头无肉没有配料)
中式料理之所以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普及到日本各大城市,主因在于:工业劳动者阶层的兴起创造了对便宜又富含卡路里的食物的需求;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促使麦类、肉类与乳类制品的消费需求提升;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注入小麦加工与制面技术所带来的影响;日本势力扩张至中国,使得与日本相近的中国饮食传人
战时废止餐厅外食、推广“日本国旗便当”(白米饭中放一颗腌梅子)“无肉日”及消灭白米活动(吃糙米)
1948年初开始的日本经济重建规划,美国大量倾销小麦到日本
粮食进口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协助日本与德国重振经济的基本手段
稻米替代品——自一战后兴起的趋势——彻底改变了日本人 的饮食模式
小津安二郎以拉面作为传达日本经济资源与生活状态差异的工具
价格实惠又容易取得的美国小麦,一般人不会吃的鸡的残余物,再加上日清食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速食拉面被营销包装为健康食品(面粉与鸡肉精华)
拉面被视作泛亚洲主义的象征
暖帘分制度:拉面店主让那些跟在身边至少超过一年的员工学习制作拉面汤头、酱汁配方,经过训练后在离开师傅独立开店,通常不收取任何费用,就这样让知名店家的经营模式不断复制,而并非金字塔形的企业架构(反企业)
做法源自中国,材料来自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的机械化生产和能量需求,到20世纪90年代转变为匠人精神手作慢食代表
7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