胠箧·四
郭店楚简《说之道》8、9号简:
“(窃)钩者(诛),(窃)邦者为者=侯=(诸侯,诸侯)之门,义士之所廌(荐—存)。”
《胠箧》撰者当为其他庄子弟子或再传弟子,当略晚于郭店楚简;即同时,亦属道家公论,要非漆园私说。况阴谋派起源甚早 ,可追溯至春秋末期的老聃弟子辛计然(字文,弟子尊曰“文子”)。
柏翁《王制》348b
[我说:]“那么你称不正义是恶毒吗?” 他说:“不,而是善谋。” [我说:]“色拉叙马科斯,你认为不正义者是审慎者和好人吗?” 他说:“我认为那些彻底不正义的人,能使各城邦和部族臣服于他。你认为我拿他们跟那些割钱包的人相提并论吗,当然,做这种事情也可以获益,只要躲过别人。”他接着说:“但跟我刚才所说的那些人比较,他们简直不值一提。”
玉万纳尔Juvenal(约西元55至60—140年)《讽刺诗集》The Satires.ⅩⅢ:104—105亦曰
committunt eadem diuerso crimina fato: ille crucem sceleris pretium tulit, hic diadema.'【所犯同罪,命寔不同:或受钉刑,或御王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引自 胠箧//749
4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