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学的思考对于自我理解大有裨益,而自我理解反过来又增进了对于社会世界的理解。学习社会学应该是解放心智的体验:这个领域增强了我们的同情心和想象力,开拓了解释我们自己行为根源的新视角,并且塑造了一种不同于我们自己文化背景的意识。社会学的观念挑战教条,倡导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并使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制度的运作,有鉴于此,社会学的实践使人类更有可能获得自由。
1.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就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群体和社会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 社会学的视角
以咖啡为例的社会学的想象力
① 咖啡作为日常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是为社会互动以及仪式的实施提供场合
② 咖啡是一种含咖啡因的饮品,是一种会上瘾的东西,为什么成为了社会能够接受的毒品
③ 一个人一旦喝了一杯咖啡,就等于卷入遍及世界的一组复杂的社会与经济关系。而社会学的一项任务就是研究这种全球交易,因为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受到世界范围的社会力量和沟通的影响。
④ 咖啡流行背后的历史,根本谈不上“自来就”属于西方的饮食,而是殖民时代留下的遗产
⑤ 咖啡的消费已经变得品牌化和政治化,消费者做出喝哪种咖啡、到哪里购买的决定已经成为代表生活方式的选择。
·你的私人决定放映了你在大社会背景中的位置
·社会学的任务,正是要研究社会对我们的塑造与我们对自己的塑造之间的联系。
·人类社会始终处在结构化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被构筑社会的“一砖一瓦”——也就是你我这样的人——重新构造。
再以咖啡为例。你选择进哪一家咖啡店,要一杯拿铁还是爱思巴苏。当你以及其他数百万人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你就在塑造着咖啡市场。你的决定影响着或许远在数千里之外地球另一边咖啡生产者的生活。
·第二节 社会学思维的发展
·早期理论家
·奥古斯特·孔德:创造了“社会学”这个术语;孔德的社会学观点属于一种实证科学。社会学的实证主义思路确信,在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证据基础上,可以生产出关于社会的知识;孔德的三阶段法则宣称人类理解世界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学当作实物来研究”;对于涂尔干而言,社会学的主要学术兴趣就在于研究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作为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社会事实的另一特性是它们对个体施加某种强制性的力量;《社会分工论》对比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机械团结乃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有机团结则基于人们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涂尔干把令人困扰不安的境遇称为失范,这是一种由现代社会生活所激起的茫然感或者绝望感。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两种要素,第一是资本,资本积累与第二种要素雇佣劳动力密不可分。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以冲突为阶级关系特征的阶级制度,虽然资本所有者和工人彼此相互依赖,但这种依赖是非常不均衡的,两个阶级之间是一种剥削关系;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是经济力量,阶级之间的冲突为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动机。马克思相信必然会爆发一场工人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开创共产主义。
·马克斯·韦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新教的价值观对于缔造资本主义至关重要;韦伯认为社会学应该关注社会行动,而不是结构,他坚信人类的动机和理念是变迁背后的动力。他与涂尔干和马克思不同,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认为社会中的结构是由行动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形塑的,而社会学的工作正在于理解那些行动背后的意义;理想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韦伯将科学、现代技术、科层制的发展整体描述为理性化,即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韦伯使用祛魅一词来描写现代世界的科学思维是如何涤荡往昔传袭下来的情感性力量;他担扰现代社会作为一个系统,试图规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压迫人类精神。
·三种现代理论思路/视角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根据这种思路,社会学应该研究社会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部分与社会整体的关系。例如分析一个社会的宗教信仰与习俗,我们可以揭示它们是怎样与社会中其他制度相关联来入手的,因为社会的不同部分之间彼此紧密关联。
·包括孔德和涂尔干在内的功能主义者经常使用某种有机体类比,把社会的运行比做一个活的有机体的运转。
·功能主义强调道德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默顿区分了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就是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的参与者所知晓并意欲的功能,潜功能就是参与者未曾知晓的那些活动后果。莫顿还区分了功能和反功能,反功能就是对事物既存秩序构成挑战的那些特性。例如社会除了社会整合功能外,也有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如欧洲历史上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斗争。
·冲突视角:冲突理论家拒绝接受功能主义对共识的强调,转而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为此,他们集中探讨权力、不平等和斗争的问题。他们往往把社会看作是由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存在不同利益,就意味着始终有可能爆发冲突。
·马克思主要从阶级角度来谈利益差别,而达伦多夫则把他们与权威和权力宽泛地联系在一起。在所有社会中,都存在握有权威的人与几乎被权威排斥的人的分化,也就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分化。
·符号互动论:米德认为,人类在互动中依赖共享的符号和理解。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中,因此人类个体之间几乎所有的互动都涉及某种符号的交换。受符号互动论影响的社会学家通常关注生活情境中面对面互动。他们强调这类互动在创造社会及其制度方面所起的作用。韦伯对这种理论思路具有重要的间接影响。
·阿莉·霍克希尔德的《人类情感的商业化》发现服务性工作正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迅速扩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场所中投入“情感劳动”。
·理论思维
·莫顿主张社会学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所称的中层理论。中层理论很具体,足以通过经验研究得到直接检验,但极为一般化,足已涵盖一系列不同的现象。
·分析的层次
·有关面对面互动情境下的日常行为研究通常被称为微观社会学。而宏观社会学分析的则是大规模的社会系统,比如政治系统或经济秩序。它也包括对长期变迁过程的分析,比如工业主义的发展。
·生活中社会学如何帮助我们
·社会学赋予我们对某种文化差异的意识,是我们可以从许多视角出发来探求社会世界
·社会学研究为评估政策创议的成果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社会学能够为我们提供自我启蒙,即增进自我理解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