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庐山访禅
沩山所谓 “父母未生时”,正是形容主客体对立意识产生之前的境界,而这种意识一旦产生了,便成为“生死根本”, 即承受轮回的主体“我”,任你如何聪明伶俐,知解佛法,也无从解脱生死。而且,此事的危险性还在于,主客体分别之下,你越是聪明伶俐,知解佛法,你的主体意识便越是强烈,“生死根本”便被培植得越为雄厚,不可自拔地沉沦业海。 引自 六、也无风雨也无晴
53人阅读
不安之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讲 三咏赤壁
对世间得失祸福都不在意的人,曾经被唐代的韩愈看作不能进行艺术创造的人。他在《送高闲上人...
-
六、也无风雨也无晴
因为无所计较,故而所向无敌。这不是一种虚无主义,而是明白宇宙与人生的真谛后,对身世利害...
-
第五章 庐山访禅
-
五、晚年苏辙的诗世界
反思是一把理性的利刃,割弃了感性欲望,而切入生存的终极意义;反思也是过滤的网,遗落杂滓...
-
三、“诗史”观念
不满足于“无历史”的类型化情感,而落实为“有历史的,个别人生在确定场合的具体情感,从这...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