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安哥拉猫 ;土耳其梵猫
厌恶束缚的贵族——土耳其安哥拉猫
P70--75
□ 西方有句谚语说:“鸟是鸟,狗是狗,而猫却是一个人。”猫咪自信自如地与人同居仿佛懂得人情世故;沉思时的高雅风姿,如睿智的哲人;所以常被赋予人性、甚至神性,视为伟人的灵魂附身或投胎转世,如伯曼猫之于缅甸高僧曼哈,安哥拉猫之于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 1923年,土耳其将领凯末尔(Mustafa Kemal)领导土耳其人发动革命成功、建立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土耳其共和国,这在历
□ 史上是前所未有,也是划时代的。凯末尔后来被称为“土耳其之父”,在土耳其的地位与中国的孙中山先生一样重要,他们都是带领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史人物,因此受到人民的爱戴与尊崇。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在宫殿去世,享年57岁。其后。一个美丽的传说逐渐在民间形成:凯末尔转世后,将成为一只具有阴阳眼,聋耳白色的土耳其安哥拉猫……也许是因为此猫一向被视为高贵的象征及土耳其的国宝。
□ 纯白色土耳其安哥拉猫在土耳其有五百多年的育种历史耳其名称为“安卡拉·凯蒂”。16世纪时,土耳其苏丹王将这种猫以府安哥拉带到欧洲,献给王公贵族作礼物。16世纪末由科学家克(Claude Fabride Peirese)将它们带到法国。也有些安哥拉猫是跟着旅人进入欧洲的。引进欧洲地区后,那高贵的姿态便深受欢迎,成为名贵的品种。19世纪60年代,威古土尔的畅销书《吹喇叭的人》中的雄猫主角伊帝盖盖,母亲为安哥拉猫,父亲为匈牙利河域的草原猫,他有着一身黑色天鹅绒般的毛,雄赳赳的尾巴,住在男爵家中,享受着男爵女儿的恩宠,并学习优雅的待人处事之道。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左拉(Emile Zola,1840-1902),写过一篇短篇小说《猫的天堂》,描写一只土耳其安哥拉猫,拥有溺爱它的主人和温暖的家,却向往户外未知的世界,作者以猫咪的口吻说:
“虽然有那么多的享受,我却有个愿望,一个梦想,就是从半开的窗户溜出去,跑到屋瓦上面。主人的抚触让我感到枯燥乏味,柔软的床铺令我厌烦。我胖得让自己感到恶心,从早到晚我都有一种身在福中的倦怠感。"
□ 土耳其安哥拉猫的确是爱好自由的猫种,所以被称为“厌恶束缚的贵族”。不过故事中的主角离家后,才发现在外讨生活不容易:它向一只迷人母猫打招呼时,争风吃醋的公猫咬它颈子;肚子饿了衔走一户人家桌上的肉,却遭到女工用扫帚用力地打,甚至还有流浪汉拿着篮子和带有铁钩的棍子,准备抓猫烤来吃。为了填饱肚子翻垃圾堆,淋了十个钟头的雨,却只找到几根光秃秃的骨头。它这才发现过去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最后还是选择回到爱它的家,并下结论道:真正的快乐,也就是天堂。
□ 1911年,英语版的《安哥拉猫》出版,是史上第一本为特定品种的猫做详细介绍的专书,作者是西班牙的贝那威尔特伊·马鲁帝涅斯。
游泳健将——土耳其梵猫
P76--77
□ 此种猫产于土耳其东南部梵湖周围地区,早期被当作土耳其安哥拉猫的变种,而被认为是历史很短的猫。1955年,两位对猫十分着迷的英国摄影师在土耳其梵湖畔游览,偶然发现一种貌似土耳其安哥拉猫的猫在湖边游泳戏水,而一般的猫都不喜欢水、甚至怕水所以他们以为是土耳其安哥拉猫的突变种,而将其中一对小猫带回英国,成为全球爱猫族竞相询问的对象,此后英国育猫者开始有计划地选育这个品种,1969年获得英国养猫协会正式承认,1970年传到美国80年代在美国开始繁殖。
□ 后来的研究发现,它们可能是被梵湖浅滩疾游的鱼群吸引,而演化出会游泳的特性。在土耳其已有数世纪的驯养历史,有人认为它们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纯种猫,年代比古埃及猫还要久远。
□ 梵猫声名大噪后,在人类的大量捕捉下,数量不断减少。据1992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当时梵猫的栖息地竟然只剩下92只纯种猫。为了保存这种独特的猫,近几年土耳其政府积极展开梵猫保育工作,不但设立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梵猫的繁殖研究,还明文禁止出口,大力扫荡走私出口梵猫的不法分子,如今猫咪数量逐年增加。
□ 近年来梵猫合法出口的唯一例外,是在2002年,土耳其政府用两只土耳其梵猫,和中国交换一对同属国宝级的保育动物熊猫,足见其珍贵的身价。
kleinblu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金吉拉 ;喜马拉雅猫
人造尤物——金吉拉 P45--51 □ 金吉拉传入中国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历代外来使节都...
-
布偶猫;伯曼猫
柔软的娃娃——布偶猫 P58--63 l 西方有句话说:“猫咪是人类永远的婴儿。”这句话很适合用来...
-
土耳其安哥拉猫 ;土耳其梵猫
-
缅因猫 ;挪威森林猫
农场里的灰姑娘——缅因猫 P78--83 l 还有一个说法,认为缅因猫是维京人从挪威带来的。在杰克...
-
西伯利亚森林猫 ;苏格兰折耳猫
长毛猫的祖先——西伯利亚森林猫 P90——94 □ 俄国民间传说,西伯利亚森林猫很早便住在当地...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