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奔跑的猩猩
读过 白血病/专家与您面对面
儿童常吃香肠容易患白血病吗 研究发现,儿童常吃熏肉、香肠、腊肠、咸鱼等经加工处理的肉类食品,患白血病的概率将会提高。反之,那些经常食用蔬菜或黄豆产品的儿童,患癌的风险较少吃蔬菜者减少一半。来自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在515名中国台湾儿童和青少年当中,每周食用这些经加工处理的肉类食品超过一次,患白血病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74%。 食品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厂家除了在这些肉品中加入盐和糖,也添加了一种称为亚硝酸盐的化学物质。亚硝酸盐会引发致癌物质亚硝胺的产生。蔬菜和黄豆产品则含有抗氧化剂,有助于化解这类致癌物质。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儿童应尽量少食用这类能致癌的食品。 引自第12页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缓不一。急者可以是突然高热,类似“感冒也可以是严重的出血。缓慢者常为脸色苍白、皮肤紫癜、月经过多或拔牙后出血难止而就医时被发现。 (1)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①贫血。部分患者因病程短,可无贫血。半数患者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尤其是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者。 ②发热。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伴有畏寒、出汗等。虽然白血病本身可以发热,但高热往往提示有继发感染。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可发生溃疡或坏死;肺部感染、肛周炎,肛旁肿木常见,严重时可致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雕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商、产气杆商彩革兰阳性球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狱粪链球菌、肠球菌等。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可出现真菌感染,如念曲霉菌、隐球菌等。因患者伴有免疫功能缺陷,可发生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偶见卡孢子虫病。 ③出血。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并发凝血异常而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颅内出血时会发生头痛、呕吐、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昏迷而死亡。有资料表明急性白血病死于出血者占62.24%,其中87%为颅内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凝血异常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 引自第22页 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L以上者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也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可《1。0×10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但白细胞不增多型病例血片上很难找到原始细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患者血片上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胞。约50%的患者血小板低于60×10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2)骨髓象。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FAB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ANC)的30%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将骨髓原始细胞≥20%定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M,以多颗粒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患者的原始细胞也可能《30%,正常的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减少。在原始和幼稚红细胞≥50%时,若非红系有核细胞(NEC)中原始细≥30%,即可诊断为EL,不管这些原始细胞在ANC中是否大于30%。少数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仍占30%以上者称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Auer小体仅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有独立诊断意义。 (3)细胞化学。主要用于协助形态鉴别各类白血病。 (4)免疫学检查。根据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系列相关抗原,确定其系列来源。造血干/祖细胞表达CD34抗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CD13和CD33阳性外,还表达CD9和CD68,而HLA-DR阴性 (5)染色体和基因改变。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例如90%的M,有t(15;17)(q22;q21),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a(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这是M,发病及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础。 (6)血液生化改变。血清尿酸浓度增高,特别在化疗期间。尿酸排泄量增加,甚至出现尿酸结晶。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出现凝血象异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时,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增多,而糖定量减少。涂片中可找到白血病细胞。
29人阅读
奔跑的猩猩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2页
-
5年不复发有希望,10年可视为治愈
当接受化学治疗后,出现严重的恶心和呕吐时,请告诉您的医生及护士,因为超过一天较严重的呕...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