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了很多乐趣
咱就是说,偶尔也看看经典名著是吧。
前一阵子重读了《坎特伯雷故事集》,确实获得了很多快乐。而且咱主要就是夸啊,没啥独立自主的见解。
乔叟,大家都知道,出生在商人家庭,不过和王室关系匪浅。因为特殊的人脉,他出入王室,和王后的女官结婚什么的,文学史上通常把他归入理查二世时期的作家(这段时间文学史很热闹,虽然和理查二世本人无瓜),其实亨利四世上台后,乔叟也是领过津贴的。
和同时代英国作家比起来,乔叟是有国际声誉的,他用拉丁语和法语写作,写作的内容也和欧洲挂钩,从《坎特伯雷故事集》里也可以看出,里面有些故事和《十日谈》相似,乔叟和薄伽丘他们应该也是有私人关系的。但是到《坎特伯雷故事集》,乔叟决心用本地俗语(也就是英语)写作,这么做当然会失去欧洲的读者,但是这对英语文学来说意义重大,荣誉感,民族自豪感,还有新的故事、题材、手法、词汇。而且故事集的故事,看上去是比较国际化的(和乔叟之前的英国作家不一样),但是故事描述的风格,被公认为有英国风格的。
进入这本书本身。大框架本书讲的是,朝圣路上的旅客讲故事的故事会合集。朝圣地就是坎特伯雷,英国的精神之都哈,那个圣人就是贝克特(他的故事请移步中世纪国王意难忘《雄霸天下》,贝克特就是因为和国王相爱相杀成为了圣人)。同时可以把整本书理解为一个朝圣路,这也符合中世纪对人生的观点:人生就是朝圣,人生是在为永生做准备,所以人的一生不能草草而过。乔叟反复植入这个观点,描述人生必有一死,前一秒他还在淑女的怀里,下一秒他就失去了生命,这是典型的中世纪世界观,阅读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当然因为人生是对永恒的准备,所以人生所有的喜怒哀乐,都非常重要,生活的愉悦在书中很重要,但是并非完全是生命的活力(毕竟中世纪生活的残酷,大家都明白)
本书很多方面都获得过夸赞,比如很多人认为,故事开头就是骑士的故事,通过骑士之口,抓住了中世纪典型的生活,获得了很多赞誉。还有书中描述的人物来自形形色色的阶级,但是都很形象,证明作者对人物的行为、心理、动机,都洞若观火,现在看来也让人动容,是本书的独特之处(当然了要不然怎么叫经典名著呢)。
也有很多人认为本书具有讽刺的属性。确实,特别是对于教会人士,本书还是有点辛辣的,对很多人物,也很有点阴阳怪气的意思,可以说是英国独特的冷幽默吧,因为我不认为本书对大家的嘲讽是不遗余力的,这些嘲讽都是在“人终有一死”的前提下的。
最近,本书的女性观也受到了关注。个人认为,乔叟书中对女性的描述,起码是不会让女性感到大受冒犯的,基本上让人感到一个关怀别人的广阔心灵(要不然咋是经典名著呢)。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是受到了中世纪骑士爱观念的影响(指路但丁的作品)。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