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
接下來的故事就非常簡單,所有人都一樣:結婚、又相愛一段時間、工作。我們是如此忙於工作,以至於忘了好好愛對方。 引自第93页 此時,李爾了解到他再也無須抗拒憐憫了,因為當憐憫顯得毫無用處之際,大家便對它生厭。在這些壓力沉重的日子裡,一顆心慢慢地自我封閉起來,這是李爾唯一的出口。他知道接下來工作會容易許多,因此感到很開心。當他深夜兩點走進家門,母親看到兒子兩眼空洞無神,不覺悲從中來,但令母親感到悲傷的這份麻木抽離,正是李爾唯一的慰藉。 引自第101页 李爾醫生並非是個麻木不仁的人,只是再有仁心的行醫者, 長時間在前綫的工作亦讓人疲憊不堪。
然而一旦我們看到瘟疫所帶來的不幸與痛苦時,只有瘋子、盲人或懦夫才會屈服於瘟疫。 引自第134页 面對這駭人的疾病, 醫生一直都沒有選擇屈服。
如果他相信一個全能的上帝,那他就不再治療病患,而是將他們直接交給上帝。但這世上沒有人相信這種上帝的存在,就連自以為相信的潘尼魯也不例外,因為並沒有人將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給上帝。至少就這一點,李爾自認為是走在真理的道路上,對抗天地萬物苦樂交雜的本然面貌。 引自第135页 此處的對抗並非是是對侵略者進行反抗的意思,而是並非不作為地全然屈服, 聽任瘟疫的擺佈, 自我棄守, 而是要以發揮自身的能力,做力所能及之事,不選擇繳械投降之意。
敘述者卻認為倘若過度重視善行,最終是間接且強有力的彰顯惡行。因為這樣一來會人覺因為善行是如此稀有,因而才彌足珍貴;而惡意與冷漠才是人類行為中更為常見的驅動力。這種觀念,敘述者不敢苟同。世間的惡絕大多數皆源自於無知,但缺乏知見的善意可能跟惡意具有同樣破壞力。人性其實善多於惡,但問題不在於此。而是由於人類或多或少的無知,而造就我們所謂的美德或惡行,最人絕望的惡行便是自以為無所不知的無知,且以此之名進行殺戮。謀殺者的靈魂是盲目的,若無法盡其可能的洞悉一切,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善與美好的愛。 引自第140页 作者拒絕認同英雄主義。
這一切無關乎英雄主義,而是一種正直。但我認為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直。 對我而言,正直就是盡我本分。 引自第173页 瘟疫之囚竭盡所能地奮戰著,可以看到其中有幾個像藍伯這樣的人,甚至還想像著自己仍是個自由人,還以為自己是有選擇的。然而到了八月中旬這時候,瘟疫早已吞噬全城。再也沒有所謂的個人命運,只剩下群體共同的生命,一頁由瘟疫及眾人共有的情感所寫下的歷史。其中最強烈的情感便是分離與放逐,以及伴隨而來的恐懼與抗爭。 引自第176页 當你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也就多愁善感不起來了。 引自第195页
4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