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伊格尔顿(导言+第一章)
青椒跑步机 (不要打扰我。)
读过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导言:
反本质主义立场,认为文学如同“杂草”,文学没有本质;是无法定义的→文学是出于某种理由,赋予其价值的作品→文学是被认定的结果/被社会建构的产物
一、英国文学的兴起
文学具有意识形态性:理解作品与所处时代意识形态有关系;文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与种种社会权力问题有最密切的关系
18世纪的英国文学地位上升——与资产阶级兴起有关(新古典主义观念:理性、自然、秩序,以及社会行为的何宜得体等称谓关键概念)
换言之,衡量什么是文学的标准完全取决于意识形态:体现某一社会阶级的种种价值和“趣味”的作品具有文学资格,而里巷谣曲、流行传奇故事,甚至也许连戏剧在内,则没有这种资格。 引自第17页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念窄化(→缩小到“创造性”/“想象性”)
——资产阶级发展(功利主义成为意识形态)→工人异化→唯美主张成为对抗意识形态的要求
文学已经完全成为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意识形态,而“想象力”本身,随着布莱克和雪莱等人,则变成了一种政治力量,它的任务就是以艺术所体现的那些能量和价值的名义改造社会。 引自第18页 象征主义兴起:作为人类社会本身的理想模式→目的:使工人阶级丧失反抗意识;“只要下层阶级忘记自己的痛苦不幸并为整体的利益而团结一致,很多令人生厌的骚乱就都可以被避免。”
19世纪后期英国文学研究→“宗教衰落”(科学发现和社会变化双重冲击下,统治处于消亡边缘)
→用文学代替宗教,文学代替宗教成为新的统治意识形态;文学与宗教具有共通性:情绪的/经验的/在社会层面发挥作用→“粘合剂”,“拯救我们的灵魂和治疗这个国家”;关注普遍人类价值(永恒真理);依靠情感和经验发挥作用;想象性自我满足
一战时期(爱国情绪高涨、精神创伤影响)→促使英国文学研究地位骤升,“标志着英国文学研究在牛津和剑桥的最后胜利”
通过文学研究来培养一种丰富的、复杂的、成熟的、有辨别力的、道德上严肃的反应,这种反应将有助于个人在一个由廉价小说、使人异化的劳动、陈词滥调的广告和导致庸俗的大众传媒所构成的机械化了的社会中幸存。 引自第35页 英美新批评:把诗变成崇拜偶像;在北美文学批评竭力走向“专业化”、竭力成为一门可接受的体面学科的年代中发展而来→在其方法中重复了技术专制主义
新批评在学院中大受欢迎的原因:
①提供便捷教学方法,以应付数量日益增加的学生
②把诗视为种种冲突态度为微妙平衡以及种种对立冲突的公正调和的观念,对持有怀疑态度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深刻吸引力(这些人被冷战中互相冲突的教条搞得不知所措)
→实际上,是开给政治惰性的一个处方,一个让人屈服于政治现状的处方
新批评的局限在本质上就是自由民主主义的局限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