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 骗与被骗
1. 骗子的特点:谨小慎微、自私自利、不屈不挠、足智多谋、胆大包天、冷漠无情、别出心裁、傲慢无礼、皮笑肉不笑。现代心理学尤其赞同:冷漠无情这一点!
骗子凭借着冷漠无情的特质(根本上缺乏对其他人的同情心),利用他人的善意截取利益,他们对他人毫不关心,对自己造成的痛苦完全无动于衷,只要获利即可。
这其实很合理:如果你身旁的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正派体面,那你就可以尽情说谎、欺骗、偷窃,并与他人和平共处。(这只在少数人采用这种手法的情况下有效—若人人都如此,社会就会自我毁灭,所有人都没有好下场)
2. 黑暗三角的人格特征: ① 精神变态 他人的痛苦对他来说毫无意义。他们没有同情,没有悔恨,没有内疚。面对会让大多数人感到震惊的事物,如可怕的图片时,他们的脉搏保持平稳,汗腺分泌正常,心跳不会加速。聪明的精神变态者是说谎的大师。他们有一种令人信任的魔力,但其实冷酷无情。
② 自恋(自我中心倾向) 自恋会导致浮夸、自命不凡、自我膨胀、过高的价值感和操控他人。不甘屈于人下,迫切需要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并不惜一切代价去达到目的。
③ 马基雅维利主义(会为达成其目的而操控他人)*** 采用侵犯、操控、剥削他人等不正当手段以达到个人或组织目的的人。利用蓄意的、有策略的手段从他人身上截取利益。
一个人可以具备全部的黑暗三角人格特征,甚至有更多的性格缺陷,却不会走上诈骗的道路。在骗子中不乏精神变态者、自恋者和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但这些人在很多合法行当中同样比比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很多身家清白的栋梁之材比起他们也相去不远。在领导者与知名人士、华尔街高管、政治家、法律精英等群体中,如果进行测试,你会发现精神变态者与黑暗三角人格的拥有者所占比例之高。
一些研究显示: 职业行销市场人员(测试样本1000人)>10%都在马基雅维利量表测试的最高范围之内(最易具备操控他人与欺骗等特质)。医生这一行中的高危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总是选择成为精神科医生(这个领域的核心就是精神控制)。在一项针对学生的研究中,马基雅维利主义者选择商业和法律专业的比例比其他专业都高很多。
从合法营生发展到行骗,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先天条件,即由精神变态、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等特质所决定的潜在犯罪倾向。其次是机遇。第三是一个貌似合理的原因。(犯罪倾向与机遇同时出现时,骗子就诞生了)
举例:在公司的诈骗案中,极少有人会平白无故地实施诈骗。研究指出,大约1/3的犯罪者并非单纯想去跨越法律的边界(犯罪倾向),他们会观察到有竞争性的销售环境(机遇),并决定做些什么让自己脱颖而出(理由)。问题的症结在于试图偷工减料抄近路,并把这种举动合理化、必要的企业文化与氛围(企业的道德体系会对其中具有较高行骗本领的人,尤其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是否会真正采取行动造成影响)。
3. 不小心误入歧途的骗子是无辜的吗? 没有一个骗子像他们表现的那样无辜!在犯下第一个错误后,再犯接下来的错误就会容易了。骗子就是这样诞生的。在道德的路上是不能抄近道的。开始总是一点小事,一旦你行骗得手,那种让你再次出手、骗取更多、花样翻新的诱惑就会与日俱增。
4. 骗子很难被准确地辨识 事实上,骗子很难被准确地辨识,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具备欺骗的本质。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说谎骗人。从最亲密的关系(婚姻)到完全的陌生人之间都充满了频繁的谎言(谎言无处不在)。
我们对说谎者的预期与实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以为说谎者会表现出坐立不安、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脸红心跳、眼神飘忽不定,以为他们会感到羞耻,想拼命躲藏、东张西望(回避注视)。我们希望他们感到羞耻,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有这种感觉,也不意味着他们不能把这种感觉完美地隐藏起来。
只有一个特征确实对分辨谎言来说是有效的:微表情,即持续时间极短的面部表情运动,也就是不顾我们自身意志而瞬间暴露的表情。但微表情十分复杂,而且持续时间太短,未经训练的人仍是难以发现。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大多数人是不会骗你的。我们不善于识别骗局,是因为信任他人对我们更有利。人是天生容易相信他人的。(比起熟练地拆穿骗局,信任是更具进化优势的道路)
这种本能是有好处的。研究表明,这种所谓的“普遍信任感”越高的人,身体一般也越健康,同时也越容易感到幸福。最成功的人不是把这个世界看得最清楚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把世界看成他们心里想要的样子的人。而这种符合心目中理想的世界正是骗子竭力想让我们相信的。
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有利于我们获得成功的特点也恰恰能让我们更容易成为骗子的猎物。我们天生容易相信他人。越是容易相信他人的人就越容易成功,同时也越容易不自觉地成为欺诈游戏的理想参与者(也就是完美的猎物)。
人们常说,诚实的人不会受骗。但在精心策划的骗局面前,诚实与否和会不会受骗并无关联。毕竟,诚实的人也往往最容易相信他人。而在骗局中,信任恰恰是受害者最大的弱点。骗子的猎物也并不比其他人更贪婪,也不比我们之中常常反躬自省的人更不诚实。他们只不过是普通人而已,而人是会犯错的。骗子善于探查到人性中的弱点。
5. 容易受骗的人会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我们总认为,容易受骗的人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我们以为受害者都是容易上当、对他人信任、耽于幻想与贪婪的人。还有就是不太聪明、受教育程度较低、较为贫穷、容易冲动、知识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年龄较大的人。但这些想法都错的离谱!
研究发现:容易成为网络诈骗受害者的一些行为具有的普遍性,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下尤为如此。受害者的网络活动更加活跃,在社交媒体上会透露自己更多的信息。在一些案例里,骗子甚至直接冒用了他们的身份。
在判断哪些人容易受骗时,寻找其个性上的共同点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真正起作用的因素之一是环境:关键不在于你是什么样的人,而在于你的生活当时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如果你正感到无助,你正经历失业、离婚、伤病或是其他巨变,或是遇到了财务危机、背上了债务,你也就更容易成为骗局的猎物。
受害者不一定是愚蠢或贪婪的。只是在骗子出现时,受害者正处于感情上最脆弱的时候。冒险和冲动不一定是我们性格中的固定特点,但它们可能在特定环境下支配我们的情绪。
总体来说,受害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相信他人。研究发现,情绪脆弱的人之所以容易成为骗子的猎物,有二个主要原因:他们更加乐观,也更加虔诚。换句话说,他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也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
受害者的共同点只有一点:他们都是人,而人是会犯错的。骗子善于探查到人性中的弱点。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