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498
P507尚贤、尚同和各尽所能的主张 墨子主张选拔贤人来管理政治,即所谓尚贤。墨子反对贵族的世袭特权,主张“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主张选拔“贤士”包括“农与工肆之人”在内,这是和他的出身有关的。墨子更主张选举天下最贤的人立为天子,挨次选为三公、国君、卿、宰(将军、大夫)、乡长、里长等,所有的臣民都得绝对服从统治,从天子以下,一层层地有绝对的统治权。必须使人民的耳目帮助在上者视听,发现“贤人”、“暴人”就严加赏罚,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足”,即所谓尚同。墨子所主张的“尚同”,是为了统一奉行天赋的“法仪”。所说:“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是”的就是统一的“法仪”。因为在他看来,当时“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法其君,此法不仁也”。因而天子、国君都必须“上同于天”。只有天子是选举出来的天下最贤的仁人,才能“同一天下之义”而把天下治理好。他所主张的“尚同”,是以选举为前提的。他认为如果“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就将有天灾。 尚贤和尚同的主张,一方面是从“使各从事其所能”的原则来规定的,一方面又是钜子制度的扩大。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求得“刑政之治”。 引自 第十章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498
83人阅读
羊牛下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九章秦的统一455
P485秦始皇采用法家主张兼采阴阳家、儒家学说 战国时代有些有为的国君和大臣,常常兼采几派学...
-
第十章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498
P505原始的科学技术是混杂在巫祝的“方术”中的。墨家看来是渊源于注重“方术”的巫祝,因而...
-
第十章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498
-
第十章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498
P510道家渊源于史官 《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
-
第十章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498
P512柔弱胜刚强的原则 老子把世界上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称之为“天之道”或“道”。他认...
> 查看全部6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