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阿尔伯克基之旅
许多对搜寻外星智能感兴趣的人居然开始相信一种我称为“哲学对话教义”(Philosophical Discourse Dogma)的教条,它被奉为圭桌,它认为宇宙中充满了参与到远程哲学中的生命群体。哲学对话教义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自明的: 1。宇宙中有大量的生命。 2。存在生命的行星之中,有可观比例的拥有智能物种。 3。有可观比例的智能物种会为了启示我们而传递信息。 如果这些陈述被接受,那么集中精力搜寻无线电信号并忽视其他寻找智能存在的证据的方式,就有意义了。但是对我来说,哲学对话教义远非不言自明的。现在既无证据证明也无证据反驳它。因为它可能是对的,所以我全心全意支持搜寻无线电信息;因为它可能是错的,所以我也支持寻找智能存在的其他证据,特别是无需那些我们想观察其活动的物种的合作的证据。 引自 19.外星人 对官僚阶层和管理者来说,一个具有统一语言的世界,确实是一个可以更简单地进行管理的世界。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历史上、在史前时期,以及在当代,有强烈的证据支持下面的假设,那就是语言的可塑性和多样性在人类的进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拥有多样化的语言,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不甚方便的历史意外。它是自然让我们的迅速进化成为可能的方法。人类能力的快速进化要求社会和生物一起发展。生物的进步来自随机的基因变异,那只在小而且基因孤立的团体中是重要的。为了保持一个小团体在基因上孤立,为了让它能够进化出新的社会制度,至关重要的是,应当有语言壁垒,使得团体的成员们可以迅速与其邻居彼此分开。我们之所以能作为智能物种脱颖而出,可能特别依赖于我们具有这种在几代之内从原始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转换到赫梯语(Hittite),再转换到希伯来语,然后转到拉丁语和英语,最后又回到希伯来语的令人吃惊的能力。在未来,很可能发生的是,我们的生存和我们将来的发展,会同等关键地依赖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在未来,与过去一样,如果我们讲许多语言,并且当文化差异产生的时候能迅速发明新语言,我们就会更健康。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保护灏危物种的法律。我们为什么没有同样强力的法律来保护灏危的语言呢? 引自 20.进化枝与克隆 在核物理规律中,有一些惊人的数值偶然性的例子,这些数值偶然性协力让我们的宇宙变得适宜居住。在像氧和铁这样的普通原子中,核内引力的强度只足以克服核内正电荷之间的排斥力,但是核力却没有足够的强度将两个质子(氢原子核)捆绑成一个我们或可称之为双质子(如果它存在)的约束系统。如果核力比它们事实的样子稍微强那么一点,双质子就会存在,而宇宙中几乎所有的氢就会组成双质子或者更重的核。氢就会变成一种稀有元素,而像太阳这样通过缓慢燃烧其内核中的氢而持久存在的恒星,也就不能存在了。另一方面,如果核力再本质性地弱一些的话,氢就根本不能燃烧,也根本就不会有重元素。如果一 可能正是如此一 生命的进化需要一颗太阳那样的恒星以一种恒定的速率提供几十亿年的能量,那么要使得生命成为可能,核力强度的范围就只能特别狭窄了。 在和弱相互作用相关的地方,存在类似但是独立的数值偶然性。弱相互作用是实际控制太阳中氢的燃烧的作用力,它比核力弱上百万倍。但是它弱得刚刚好,能让太阳中的氢以一种缓慢而稳定的方式燃烧。如果弱相互作用更强或者更弱一些,任何依赖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的生命形式又会陷入困境。 引自 23.设计论 有机化学的整个丰富性,依赖于电力和量子力学力之间的微妙平衡这种平衡之所以能存在,只是因为物理学规律中包含了一个“不相容原理”,该原理禁止两个电子占据相同的态。如果这个原理改变了,电子不再相互不相容,那么任何本质性的化学也就不复存在了。在原子物理中有许多其他幸运的意外。没有这些意外,水不会以液体的形式存在,碳链不能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而氢原子也不能形成分子之间的可分裂的桥梁。 引自 23.设计论 偶尔我们会谈论人的灵魂的性质,谈论我15岁时坚定信仰过的所有灵魂的宇宙统一体。母亲不喜欢宇宙统一体这种说法。它太拿腔作势了。她更乐意称之为一种世界灵魂。她想象自己也是这个世界灵魂的一部分,只要她还活着,她就被赋予了独立地成长和发展的自由。死后,她希望自己汇入世界灵魂,失去她的个人身份,但保留记忆和智力。她的一生无论获得了何种知识和智慧,它们都会添加进世界灵魂的知识和智慧之中。“但是你怎么知道世界灵魂想要你回去呢?”我说,“也许过了这么些年,世界灵魂发现你太结实了,不容易消化,它不想和你汇合了。”“别担心,”母亲回答道,“也许需要会儿工夫,但我会找到回去的路的。世界灵魂还是忍受得了稍微多点的头脑的。” 引自 23.设计论 在核弹之后,我们还谈到了科学。迪克和我在科学上总是意见相左。我们反对彼此的想法,那会帮助我们坦率地思考。迪克不信任我的数学,而我不信任他的直觉。在他奇妙的世界图像中,世界是由空时(space andtime) 中的世界线(world line)交织而成,任何事物都自由移动,而大量的可能的历史凹(possible histories)累加起来描述了最终发生的事情。对于他看待事物的观点来说,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它必须具有普适性。它必须描述自然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你不能想象,这种历史叠加的图景对自然的一部分成立,而对另一部分却不成立。你也不能想象,它对电子成立,对引力却不成立。它是一种实现统一的原理,要么解释所有事情,要么什么也解释不了。这一点让我深深怀疑。我知道有多少伟大的科学家曾追逐过大统一理论的鬼火。科学的场地上横七竖八躺倒着死去的大统一理论的尸骨。甚至爱因斯坦也花了20年去寻找一个大统一理论,但是他没有找到任何令自己满意的东西。我非常敬仰迪克,但是我不相信他可以在与爱因斯坦的比赛中战胜爱因斯坦。迪克还击我的怀疑,他辩论说,爱因斯坦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停止了在具体的物理图像中思考,变成了一个玩弄方程的人。我不得不承认这是对的。爱因斯坦早年的那些伟大发现都基于直接的物理直觉。爱因斯坦后来的统一场理论失败了,因为它们只是一组没有物理意义的方程。迪克的历史叠加的理论,在精神上是类似青年爱因斯坦的,而不是老年爱因斯坦。它牢固扎根于物理真实之中。但是我仍然和迪克争辩,告诉他他的理论只是一个华丽的梦,而不是一个科学理论。除了迪克,没人可以使用他的理论,因为他总是随着事情的进展使用其直觉编造游戏规则。直到规则被编成法典而且数学上变得精确,我才会称之为理论。 关于物理理论的本质,我认同正统看法。根据正统看法,大统一原理不是理论。也许有朝一日,我们可望能发现一个适用整个物理学的大统一原理,不过那是后代们的事情了。目前来讲,自然将自己很方便地划分成了界限分明的领域,而我们也满足于一次只了解一个领域。一个理论是一种对于自然的细致而又精确的描述,它只对一个特定的领城成立。属于不同领域的理论使用不同的概念,从不同角度照亮我们的世界。 目前来看,我们看到物理世界被分成了三个主要领域。第一个是大体量、大质量物体的领域,其对象是行星、恒星、星系,还有作为整体考虑的宇宙。在这个领域中,引力是决定性的作用力,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凯歌高奏的成功理论。第二个是非常小、存在周期很短的物体的领域,它们可以在高能碰撞和原子核里被观测到。在这个领域里,强核力是主导作用力,但是关于它还没有成熟的理论。理论的碎片出现之后又消失了,它们多多少少可以成功描述实验家观测到的一些事情,但是目前,极小物体的领域依然和1948年时一样,它仍是一个本身亟待被探索的世界。在极大和极小之间的是第三个领域:物理学的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是一个巨大的领域,它包括大小介于一个原子核和一个行星之间的任何物体。它是人类日常经验的领域。它包括原子和电,光和声,气体、液体和固体,椅子、桌子和人。我们称为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就是中间地带的理论。它的目的,是要给所有处于第三个领域中的物理过程一个完全又精确的解释一这个领域仅仅不包括极大和极小的物体。 引自 6.阿尔伯克基之旅 修道院院长已经在给M。F。的警告中预言了他们的命运: 只要世界还在继续,就必须有秩序,就必须有政府:但是多可悲的政府官员啊,因为,通过履行其职责,无论多优秀,他们都把自己给毁了。因为你只能通过寄望于人们的恐惧与欲望来统治他们;政府要求执行人民的意愿:而人民的意愿来自恶魔。 引自 8.降E小调前奏曲
16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