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第1-33页
今阅是书绪论《小说史意义上的文体与文本》的第1节《小说文体的确立与小说史的展开》、第2节《小说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民族特点》和第3节《小说发展的动力与小说史的分期及本书的内容》。
刘勇强老师开篇即指明,小说史不是“小说空洞的形成与演变的历史”,而是“小说的创作史”。因此,对小说史的描述必须从实际的文本出发。而小说的文体则是在小说的实际创作中产生与发展的。小说文体的确立仰赖于成批的文本的出现。从这一意义上说,“小说史叙述可以以文体的演进与运用作为一条轴线”。由此而言,先有小说文本的发生,再有小说文体的发生,最末才有小说史的发生。
在于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把握上,刘勇强老师认为,至少可以从小说的创作与接受、小说史、文化、文学理论四个层面展开。
又阅是书上编《从肇始到成熟:两大系统及其演进》中《概说》的第1节《体多性殊的古代小说及其相互关系》、第2节《创作主体与接受者的清晰化》、第3节《小说的功能》和第4节《文言与白话》。
在此,刘勇强老师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作了说明:
中国古代小说的两大系统(页21)同时,作者对各小说文体的特征也作了简单的说明:第一,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原初形态的小说):其多为丛杂短制,情节简率,文字质直;第二,唐代传奇小说:富于幻想色彩,开始了有意识的虚构,简单的叙述变成了曲折、丰赡的描写,结构复杂多样,文笔华丽飞扬——按照李剑国先生的观点,唐传奇之“奇”便在于,“传奇不仅写超现实的奇事,也描写现实中的奇人奇事,比志怪的范围要广”。(李剑国《唐稗思考录》);第三,话本小说;第四,章回小说。
关于白话小说的发生,刘勇强老师作了如下描述:
第二阶段以说话艺术为主体,逐渐形成了白话小说。说话艺术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寺院里的讲唱及“市人小说”。宋元时期,说话艺术极为兴盛,作为一种表演伎艺,日趋专业化、职业化,其中“小说”和“讲史”是最重要的两类,它们的底本也开始传抄问世。话本小说大量吸收了志怪、传奇的题材,借鉴它们的方法。同时,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要,艺人们更注意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使说话艺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表现了普通民众、尤其是市民的道德观念与社会愿望,并形成了独特的叙述方式。说话艺术以精彩动人的情节与生动活泼的形象,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具有长期说唱历史的三国故事、水浒故事等,经作家整理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奠定了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形式的基础,成为古代小说走向全面成熟与繁荣的里程碑。 引自 第一节 体多性殊的古代小说及其相互关系 2022年4月13日(周三)夜于柏拉图咖啡厅
16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