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40页
1924年11月,就读于南开大学的甯恩承以“轮回教育”为题在《南大周刊》发表了一篇杂文,对当时学生毕业后大多充任教师的现象表达不满: 文科毕业,当教员;理科毕业,当教员;商科毕业,也当教员。当中学教员作什么呢?还是教学生升大学。······此外还有一种高一等的圈子。毕业后也到美国去,混个什么M,什么D,回来依样画葫芦,再唬后来的学生。后来的学生再出洋按方配药。这样循环下去,传之无穷。 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员所讲的,内容多是些美国政治、美国经济、美国商业,美国······,美国······,美国······”中国大学的知识体系全部平移自国外,与中国实际相去甚远,便只能在教育界“轮回”。 引自 第四章 近代大学的本土化转型与校城共同体的形成
4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