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并非解脱
对于曾被关押在奥斯维辛的人来说,离开并不一定意味着苦难的终结。
皮耶霍夫斯基三个同伴后来的经历便是最好的证明:斯坦尼斯瓦夫· 雅斯特尔不得不接受一个可怕的消息 :为了报复他的出逃,他父母被送去奥斯维辛,最终死在里面。他本人于德军占领华沙时期遇害。
约瑟夫神父由于奥斯维辛给他留下过于严重的心理创伤,以至于——用皮耶霍夫斯基的话来说——整天“神情恍惚地到处乱晃”。战后,他被一辆公交车撞倒,死于这场事故。
最先提议逃跑的欧根纽什·本德拉,回到家后发现妻子已经离开了他,在酒精麻醉中死去。
只有卡齐米日·皮耶霍夫斯基还健在。但他也说,过去的遭遇让他时不时仍会“心神不宁”。他会梦见自己被带着狗的党卫队士兵追打,醒来时“浑身被汗水浸透、魂不守舍”。
28人阅读
鹏庸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这段格外残忍的历史
在纳粹屠犹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可怕的事,而那些从法国运来的犹太儿童,他们的故事尤其令人心痛...
-
法国的“犬儒心态”
法国政府在1942年夏天送走几批儿童后,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被迫离开妈妈的小孩自己照料自己...
-
越狱并非解脱
-
灭绝营:对人类尊严的莫大羞辱
希姆莱之所以有信心要求手下在1942年底之前完成对波兰犹太人的屠杀,并不是因为他认为奥斯维...
-
有条不紊地索取生命
奥斯维辛的焚尸场——这些砖砌的坚固建筑恰恰是纳粹“最终解决”恐怖之处的有形体现。 屠杀无...
> 查看全部2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