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制
第三部分:民主制 平等 在《独立宣言》到《联邦宪法》的时光里,新生美国的种种乱象引来了人们的思考,即: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关系正在被“家庭、族群和民族的巨大差异抹杀“。甚至由于部分革命者一开始就承认社会高于政府、现代社会美德高于古典公共美德,因此革命成为了其自身矛盾的源头。这让美国的领导人无法反对人们对私人生活和利益的追求。 1787年的联邦宪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这些社会潮流的回应,希望通过新的组织结构来缓和其影响。 在美国革命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平等思想,这也是共和主义的核心,他并不仅仅是财产与地位的平等(实际上这些方面的不平等实际上是不可避免地)而是每个人作为个体与他人完全一样,这不仅仅是生而平等、才能、灵魂平等相同。这也是美国的平等概念最为独特之处。因此,共和社会中可能出现的“自然贵族”概念将引起社会的对立。 利益 民主化的推进中带来的大众参政,这样大众化、多元化的代表制象征着有意识的多元化、种族化、利益集团政治的开始。革命大大提升了州议会的民主化程度,代表数量和选民范围,这使得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在州议会中得以发挥巨大作用。这样私人利益的抬头动摇了政治领袖们对共和理想中无私精神的想象。因此革命绅士们渴望用联邦宪法来约束私人利益,通过“纯粹、高尚的人”来扮演超然、中立的角色。 1786年宾州议会就是否向北美银行继续颁发特许的议题进行讨论,在这次讨论中,威廉·芬得利指出通过政治途径促进利益是完全正当的,但不应当用大公无私的言论混淆视听。公开的促进私人利益是美国政治的应有之举。 在不同利益和思想的冲突下,联邦党人与民主共和党人走向分裂。联邦党人渴望仿效18世纪的英国,由社会中最优秀的人组成充满活力的政府,建立起欧洲式的强大、稳固、繁荣的“经济-军事大国”,用国家政府来控制利益集团。然而对美国现实来讲,大部分“绅士”在18世纪90年代都陷入经济上的困境,这也让精英政治与家长制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私人利益无孔不入,因为如果不在商业活动中获取利益,“绅士”们传统的地主生活难以维系。 15、对贵族的抨击 随着旧恩庇体制的消散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贵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和社会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因此到1800年,联邦党绅士已经难以维系他们的地位。 毕晓普作为抨击联邦党人与其背后“贵族” “精英”的代表,在建国后,不断的指控他们的虚伪,削弱他们的统治能力。使得民众摆脱顺从的态度,开始思考精英政治的弊端。这种对“贵族”的摧毁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革命的,是对美国社会本质的激进变革,其影响持续至今。 “绅士”不应劳动的传统观念也在美国遭到唾弃。这实际上也完成了对美国古典主义传统的淡化与反叛,同时也在工作的层面完善了美国的平等概念。 16民主任职 古典传统中贵族服务公众的理念在古典传统的消散过程中还随着人们对美国政府提高薪酬的普遍要求。19世纪初,古典共和主义的任职理念的意义丧失殆尽,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任职取而代之。而平等概念的深化也让存在一种拥有卓越眼光,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群体不复存在,因为人皆平等。 民主党与联邦党的争斗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争,这更像是一种派系斗争。大部分的美利坚国父都对党争深恶痛绝,因此当联邦党崩溃后,杰斐逊等老共和党的领导人就开始准备解散本党以遏制党争。这也促成了门罗的“和睦时期”的出现。而新一代领导人则看出长期的政党冲突实际上有利于共和国的和谐与稳定。由范布伦等职业政客设计的新党派也将原本分散的个人整肃成集中的整体,将政治中的个人因素转化为对党派代表利益的认同。为古典美德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现代方式。 安德鲁·杰克逊任上开创了政党分肥、职位轮换、反腐败的现代保障制度。成为美国官员制度的基石。 自成一体的世界 建国后,随着土地的扩张,人口的迁徙与流动,殖民地时代的贵族农业社会秩序被逐渐打破。商业的飞速发展与西进运动影响着美国人生活的全方面。国内贸易的飞速发展也激起了对国内建设的呼声以及金融投资的兴起。在这样的条件下,利益集团推动下,政府的大量特许出现,并造成了对私有财产或是少数人利益的侵犯。美国人选择用司法来约束政府的公权力。 商业的欢呼 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美国的社会凝聚力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共和国成立后的启蒙思想也好、平等思想也好、政治精英主义也好,都在经济形势的发展下失去了他们的影响力。在1812年美英战争后,商业依然是美利坚人的一大主题。此时两股力量逐渐崛起,并且将美国人凝聚在一起:福音派与行会组织(共济会)。大量福音派的出现再次用对基督教的信仰将每个美国人联系在了一起,而其强调的个体化,废除仪式等等凸现个人独立的倾向也在使曾经的新教被福音派所取代。这种个体化的信仰也使得“利益”这一社会纽带被人们所公允,并且认为美利坚人都应当为自利而奋斗。 19、中产阶层体系 到了19世纪20年代,美国人已经将自己社会定义为由“平庸”之辈主导。美国人认为,中间阶层通过学习贵族的高雅和劳动者的勤奋,获得了对整个社会的强大支配力。在整个西方世界,只有美国队中间阶层(“绅士”)产生了如此的看法。 在建国后多次革命性的思想转换下,美国社会对平等社会的提倡、中间阶层的崇尚以及普通人利益的主导程度前所未有。上层社会的文化庸俗化的进入了中间阶层,革命的道德观趋于通俗。对精英观念的冲击、对寻常判断的赞颂导致了权威的分解。曾让美国人忧心忡忡的:国家广袤与个体渺小将造成的个人自我认定的下滑并没有产生不利影响,普通人的联合反而成为了美国的力量之源。“公众” “群体”的文化、意见已经成为了暗含与美国政府、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在混沌的体系中得出的确实支撑社会运作的秩序。这种情形甚至让美国革命的的开创者--美国国父们产生了幻灭之感,而实际上,他们所感到不满的原因并非革命失败,而是革命过于成功,以至于超出了他们所能接受的范畴。新一代的民主美国人对那个建立在旧世界基础上,通过精英美德建立的古典共和国不再感兴趣,而是致力于一个属于所有默默无闻的民众的繁荣、自由的社会。这种转变实际上才是美国革命中的激进主义,尽管为了这种民主美国需要付出大量的代价,产生了大量的缺点,但这些思想和成果对今天美国的贡献依旧不可否认。 “最终,吉尔德得救了,拯救他的不是耶稣,而是金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