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民党极其脆弱的统一
1、国民党宣布反共,镇压人民革命,虽然维护了军官和党员的利益,保持了反军阀之统一战线,但它却不得不面对清共和镇压工农运动所造成的巨大反作用,这就是三民主义对社会动员力的丧失。
2、蒋介石因握有党军实权而成为国民党领袖,但他在党内的资格和影响力本不如汪精卫和胡汉民。以蒋、汪、胡三人为代表的三个派系不断明争暗斗,中央政府经常处于分裂状态,政治结构动荡不稳。
3、1925年7月隶属国民革命军的陆军,多达220万众。在两百余万军队中,只有蒋介石的50万黄埔系嫡系部队才是真正的党军。新投诚的部队,很多是集体加入国民党,有的仅变了名号。原有黄埔军校毕业生数量远不足以应付急速扩张的部队。
4、国民党南京政府只是名义上统一中国,真正在中央政府控制之下的只是东南沿海、大城市和中原地区,至于边远地点和幅员辽阔的农村,南京国民政府只能挟“主义”以令诸侯,很多地方仍在一些军阀把持之下。也就是说,国民党只建立了一个弱中央政府。
5、国民党是以资本家、商人、城市知识分子为骨干,党员基本来源于城市,也居住在城市。大革命中,新意识形态开始深入农村,引发农民运动,但国民党镇压农民革命,自然不能利用农民作为自己的干部来源。国民党组织无法深入乡村与基层。倒砌金字塔结构的组织不具备动员农村之能力,国民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放弃对乡村的管理,使得地方行政紊乱,各自为政,各种政令均不能下达民众;另一个选择则是放弃一体化组织原则,硬性强化对农村的控制,在农村征兵加税,而这样就只能依靠当地的地痞、流氓、恶霸作为办事员,其结果必然是引发基层无组织力量大膨胀。
6、30年代城市经济繁荣,但农村的人才和财富流向城市也是农村失血虚脱的过程。农村社会失去基层组织者,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秩序崩坏。国民党建立的新一体化结构根本不能深入农村,不但“耕者有其田”是一句空话,就连传统一体化结构劝农、救荒的功能也不具备。军阀时代农村基层早已残破不堪,现在城市愈是繁荣,乡村情况就愈加恶化。农村正在变成叛乱和革命的发源地。
7、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这是中国对外开放以来所面临的一次最严峻、最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它给中国社会带来近现代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破坏。半个世纪积累起来的现代工业大约有一半被摧毁,中国伤亡人口达2000万,一亿以上人民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达4880亿美元。
8、与通货膨胀并行的是腐败大行其道。1949年,美国银行界向国会议员指出,宋子文和孔祥熙两家在曼哈顿的积蓄高达20亿美元。全国风传中国所有财富都迅速地集中在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少数官僚手中。
9、城市经济终于彻底解体。国民党的战争机器不仅压垮了城市,农村也在动员中出现了同样的结局。1946年国民党征兵60万人,1947年又征兵150万人,所有这些均依靠基层保甲抓捕壮丁。1946年度为了内战需要,国民党宣布对40个省田赋征实,加上征借和地方公粮,农民须上缴的粮食高达11,100万石,当时就有人惊呼这是史无前例的苛政。本来已在解体中的农村,终于因国家和基层恶霸地主的压迫而雪崩般地瓦解。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因饥饿而死者达1000万人,1947年饥民增加到1亿。仅上海一地,失业者即达200万人。中国社会结构大崩溃开始了。国民党政权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沉默的导航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3.6 辛亥革命:绅权与王权的对抗 / 115
为什么孙中山多次组织严密的举事全部失败,被清廷轻而易举地镇压,但和同盟会中央领导组织关...
-
6.5 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1925年,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在广州建立革命政府。当时共产党主要侧重于工运组织,而国民党基...
-
第七章 国民党极其脆弱的统一
-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1、就在1928年共产党处于被消灭边缘的重重黑暗中,毛泽东却充满信心,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终于找到一种既能实现辽阔农业社会整合,又能抗拒西方列强外来冲...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