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观后感(十五)
上善若水
读过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
宇宙中会不会有另一颗地球
过去的一百年间,人类利用各种先进的望远镜已经几乎看到了宇宙的爆炸之初,发现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天体,然而,探测到系外(太阳系之外)行星却只是最近20多年的事情。在银河系的千亿恒星中,有没有类似地球的行星也存在有生命?或者会不会有宜居的类地行星,可以成为人类在地球以外的第二个家园?
为何人类要一直寻找系外行星?不止出于对有无地外生命的好奇,进入21世纪,面对地球上人口爆炸、气候变化、资源耗竭等一系列生存挑战,伴随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尝试大面积搜索宇宙中的类地行星,也许真会有那么一天,当地球面临灾难、人类无法在地球继续生存下去的时候,我们可以依靠科技解救自己,最终移居到期盼已久的新家园去。
尽管人类迄今仍未发现一个“地球2.0”,但科学家们确信“地球2.0”的存在。因为,通过开普勒望远镜,科学家们在一些较安静的亮星周围,已经找到了300多个周期短(少于20天)、但大小与地球类似的固体行星。这些行星很可能是在原恒星气体盘完全消散后碰撞而成,因此和地球起源最为类似,如果这些被称为“亚地球”的行星位于宜居带(宜居带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水可以液态形式存在)内,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一直想搜寻的“地球2.0”。
如果用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中的理论知识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恒星及其行星是如何产生的。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宇宙胀缩循环中高维空间的黑洞开启,会将高维空间内的高维能量撕扯成无数低能量后从低维空间内的白洞释放到低维空间。那么高维空间中平常闭合的黑洞是如何开启的呢?它开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高维超级恒星的中心塌陷,通俗一些讲就是超级恒星的能量被吸入黑洞,然后在维洞中撕裂并整合成众多二级恒星,然后从下级维度的众多平行白洞中吐出,吐出时庞大的推力将恒星和杂质向边缘移动,这个过程中类似太阳等大质量星球会先停下,然后是行星,卫星和星体尘埃,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的恒星星系。
了解完恒星星系的形成机制,现在我们知道银河系中的太阳系和周边的其它恒星星系极有可能均来自于同一个上级维洞,彼此间的信息同源可以称为“同源恒星”,既然太阳系的宜居带有人类能够居住,那么如果我们去探索同源恒星的宜居带,就极有可能发现类地行星的存在。
现有的人造航天器中,速度最快的当数正在飞向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它的速度目前大约是15.5千米/秒。如果以这个速度飞向600光年以外通过开普勒望远镜已发现的亚地球“开普勒-22b”,大约需要1160万年抵达。因此按照人类现有技术水平,想要移民新行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现阶段这一探索的主要意义,在于把公众的视线引向了科学,引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只要我们在宇宙探索中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地球2.0也将有可能从梦想走进现实。
本文原始素材来自于《宇宙编年史 - 真理之书》
上善若水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观后感(十三)
黑白二洞 黑洞和白洞,是现代物流学仍然在探索和热议的一个话题,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黑...
-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观后感(十四)
人的一生究竟是如何在这个世界中度过的?我们是在一个固定时空中生活嘛?为什么世界会接受同...
-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观后感(十五)
-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观后感(十六)
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平行世界嘛? 通过科学界的研究和观测,平行宇宙这个颇有争议的说法在过去...
-
我们如何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外星球-《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带给我们的启示
读过《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的人可能都知道,书中对如何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外星球给出了详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