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但丁说过,单纯依赖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口、文笔、画笔、凿子等把它们表现出来才能成为“scienza”(科学)。意大利语中的“scienza”翻译成英语就是“science”,其词源是拉丁语中的“科学”(scientia),其背后的意思是“知识”、“理解”。我想,scienza这个词,无论是把它翻译成“科学”还是“学问”,都不如其词源所隐含的“知识”乃至“理解”更为贴切。为什么说但丁这话是正确的呢?只要你试着把此刻正在思考的问题用口头的形式告诉他人或者用笔写成文章自然就会明白。你会明白大脑中思考的问题只有通过表达这一途径才会变得更加清晰。当然,说和写是向他人传递思想的一种手段,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是如果仅仅把它们看作是手段的话,那它们充其量不过就是手段而已。事实上,它们还有一个非常有益的作用,就是使自己的想法更加清晰。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耶稣基督认为与所罗门的荣华富贵相比,盛开在野地里的百合花更值得爱惜。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城市共同体和城邦出现以前的中世纪处于以土地为资产的经济结构之下,是拥有土地的封建领主掌握主导权的时代。相反,由那些没有土地但有智慧的人们建立起来的国家就是城邦。甚至可以说城邦相当于智慧集团。两者在精神领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前的“贵族”是由血统决定的,此时成了但丁所说的“决定贵族的不是血统而是高贵的精神”。之前,看一个人是看他所拥有的土地有多少,看他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多少代以前;此时,才能的高低和气魄的大小成了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战败(十字军东征)后的欧洲并没有打算彻底忘记东方,忘记伊斯兰教,忘记阿拉伯。相反,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东方,了解伊斯兰教,了解阿拉伯。应该说这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美国各大学在越战结束后纷纷开设有关东亚的学科,两者何其相似。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冷静的、透彻的、科学的研究精神是改变偏见的最佳武器。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一个事物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无论它有多好,都不会成功。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尤里乌斯·恺撒说过这样的话: 一个人,无论是谁,不可能看到现实中的一切。更多人看到的只是他想看的现实。 马基雅维利在自己的作品中介绍说,没有比这句能更好地揭示人性真谛的话语了。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佛罗伦萨人的性格。他们具备强烈的批判精神, 甚至有时候难免伤及自身。在其他城邦,即使发生内讧,也只发生在教皇派和皇帝派这两者之间。而同一时期的佛罗伦萨,教皇派内部还要分裂成黑白两派。所以,他们的这种性格很不利于政局的稳定。但是,他们这种个人主义之上的性格对学术、艺术领域来说是最好的土壤。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在一个什么都做的工作室里学习各种技术,之后独立出来专供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开花结果是佛罗伦萨艺术家的成长模式。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新的思想是跳出已有的条条框框后产生的。正因为佛罗伦萨人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所以对于拆除条条框框,相比其他地方的意大利人,他们的抵触要少得多。 文艺复兴为什么会在佛罗伦萨出现?……第二个答案只能说是因为佛罗伦萨经济的繁荣。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操心一日三餐,他不会有闲情逸致去关心学术、艺术。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佛罗伦萨诞生于公元前59年。为了祈求诸神的帮助,在一个经测算认为是风水宝地的中央位置举行了祭祀仪式,时间是“花祭”(Iudiflorales)这一天,这是罗马时代祝贺春天欣欣向荣的一个节日。这也是“佛罗伦萨”(Firenze)的古代名称“Florentia”的由来。所以,把佛罗伦萨叫作“花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威尼斯共和国得知瘟疫传播途径来自东方的时候,立即采取了防范措施。规定来自东方的船只,……一律不得进港,只可停泊于海湾中的各个小岛。40天以后方可进入威尼斯港口,因为病毒的潜伏期被确定为40天。现在坐飞机出行的人,进港时也要过“检疫门”(quarantine)。翻译成“检疫”的这个英语词源自威尼斯方言“quarantin”,意思是“40天”。据说检疫和复式簿记、外交官驻外制度一样,都始于威尼斯共和国。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按照同时代人的说法,科西莫既不是一个学识出众的人,也不是对艺术有充分理解的人。但是这样评价科西莫的人接着又写道:他是一个视野极其开阔的人。事实上,推动学术、艺术发展的人最重要的品质莫过于此人不偏执于自身的感受、喜好和观点,就像科西莫一样。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我认为所谓的哲学早已止步于希腊哲学,以后的哲学知识对基督教和哲学一体化的重复劳动,只能无功而终。如果说重复劳动的说法过于偏激,那么换句话说,也不过是对希腊哲学提出的命题给出每个时代的答案而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宗教是信仰,哲学是怀疑。探索唯一的原理,在哲学中就是一次次地提出原理,再把它推翻。原理一旦成立,随即把它当成神圣不可侵的、必须遵从的圣条的话,那就不是哲学。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哲学与科学一样,始于某人对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提出疑问。最早全民都充满这种好奇心的是希腊人。现在的我们所了解的哲学和科学是古希腊人创造的。希腊文明是知识运动的爆发,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华丽的事情。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可与希腊相媲美的知识的爆发。在短短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希腊人在艺术、文学、科学和哲学等所有领域都创作出了数量惊人的杰作,并形成了其后西方文明的基础和体系。(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所有的创造都是始于“为什么”,即使是才能普通的人也一样。 引自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53人阅读
空白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
第二部 罗马篇
形容罗马的词中有一个词叫“阿里奥索”(arioso)。意思是通风好、不小气。……罗马则冬暖夏...
-
第三部 基安蒂的格列韦篇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和哥伦布一样也是意大利人,不同的是哥伦布出生于热那亚,而他出生于佛...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