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页 豫园 陈从周“引玉”
为了朝夕能对这石峰,潘允端在其北面盖了一座玉华堂,作为自己的书斋。“玉华”即玉中精华的意思,石之精品即玉,因此古人常将“玉”、“石”混用。玉华堂内还有潘允端的日记一《玉华堂日记》 因为有奇石,这一景区被视作豫园精华之所在。但到了清末民国初年,这里屡经战火、兵灾,当年佳景已被夷为平,只有玉玲珑还在孤零零地矗立着。 “换却花篱补石栏,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亦耐看”。 这是清人汪春田为重修文园而写的诗,道出了修园改园的酸甜苦辣。事实上,玉华堂景区的复建也非常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玉华堂与南面的玉玲珑之间是一片平地,无遮无隔,空旷平淡。北面的会景楼、九狮轩等建筑又孤零零地,全无情趣可言。而且,从和煦堂右侧的夹弄走出,一眼即可看到位于西南面的得月楼,此楼是典型的会馆建筑(原来是布业公所),体量很大,与其北边的流觞亭等景极不协调。 如何使园景由空旷变得幽深,由直露无遗变得含蓄耐看呢?古人云:“园必隔,水必曲。”最后,陈从周教授独出“奇子”,以简胜繁,用最简单的粉墙、月洞门挽救了全局。 具体说来,就是用一壁粉墙将原来相通的玉华堂和会景楼景区,隔为南北两部分,再加一些小的点缀。这样一隔,原本松散的东部就形成了两个主题鲜明又比较完整的景区。 玉华堂区以赏石、赏月为主。在玉玲珑石后,则设一道粉墙照壁,其旁再点缀以翠竹数竿。每当微风拂来,碧玉摇曳,轻敲石面,极有韵味。玉华堂前则设临水月台,仲秋之夜,既可赏石,又可赏月。 会景楼区以水景为主。水面较大的荷花池上,一座制作精美的三曲平桥贴水飞过池去。 一旦踏上桥面石板,粉墙的效果立刻就。出来了。透过粉墙上的洞门,玉玲珑正好映入眼帘;人随曲桥行,石也在圆洞门中左右移动,恍惚之中更令人感到玉玲珑之娇媚。陈从周教授亲笔题写“引玉”作为洞门之题额,非常恰当。 粉墙还有藏拙的妙用。得月楼与园林幽雅的景色格格不入,但有了这一道长长的粉墙相隔,便如舞台上艳妆花旦着了一幅素裙,顿时灵秀飘逸起来。 引自第254页
106人阅读
小王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82页 个园 风音洞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入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此墙上有规律的排列...
-
第184页 个园 夏山
-
第254页 豫园 陈从周“引玉”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