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1.李书福:只要东西便宜,就有竞争力。吉利入股奔驰的钱主要来自外资银行(走的路对了,自有人帮助)。 (这个时代到处都不缺钱,反倒是好机会真的不多。好好想想逆向思维。要么极致便宜,要么创新产品,要么帮别人赚钱。) 2.1988郭广昌骑行海南共12人,永久自行车厂赞助了3000元,复旦团委开了介绍信。 第一桶金,是投标一个公司(元祖食品)的咨询问卷(应该说也借了一点复旦的学历,但又有什么问题呢?人年少时不可能一帆风顺,不断进化,才可能走的更远)。 在做咨询的过程中,认识了复旦生物系的同学,由此做了乙肝诊断试剂。并全国各地推销。(通顺了啊。) 1998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典型后,上海政府鼓励,成为了上海第一家IPO民营企业(可以理解,高学历高科技产业,政府最喜欢嘛)。 但融到资后,参与国企改制又赚了不少钱(这时候已经开始通过资本赚钱了,逻辑非常通)。 3.我想到,面对行业巨变。张近东这样辛苦all in,失败了。而像王健林、IBM那样断臂,把自己变轻,则至少活下来了。给我了很大启发。 大家的努力程度和聪明程度都差不多,努力未必会有回报,战略的差别天差地别。 3.刘永好:创业真苦呀!80年代初,挨家挨户收鸡蛋,鸡蛋都碎了。借钱养鸡结果没卖出去,年根儿骑着自行车去成都卖,卖了十几天卖出去了,赚到第一桶金。 后来卖鹌鹑发家。(哎,哪有那么多机会,都是自己搞出来的机会。) 1995年,希望销售收入25亿,基本是全国饲料老大。出国考察机会,1998年建立越南饲料工厂,已经20多年了。(一步步来啊,现在新希望营收千亿级,净利润小几十亿,确实为产业做出了贡献!) 4.李东生:去国外的同学,基本没有成为企业家的。第一桶金,来自于磁带业务。 5.俞敏洪:1988,托福考了高分准备出国,没想到美国收缩了留学政策出不去了。(福祸相依!永远是。) 第一次卖课,卖不出去,就免费讲座,无意开创了新模式。(都是逼出来的啊。) (我意识到赚钱是重要的,但是赚到了足够的钱。对行业加以影响,真正创造点价值,才是被人记住的关键。) 6.胡葆森:创业前在香港工作十年之久(攒了几万元,准备下海)。1997,在香港投资了一层楼,46天赚了1700万元。接着头脑发热,又投资了一层,金融风暴来了,360万3天就没了。(自认为赶上了好时候。) 7.新奥王玉锁:“液化气灶具,240一套 送十罐气,先交钱,一个月后取货”,靠液化气赚到了第一桶金。挂牌3天后,就登记了24套。 (所有人,都有个低的起点。) 8.远东蒋锡培:80年代开修表摊,干了几年攒了20几万,都是修一块表1元1.5元攒下来的。拿钱办了一家钟表零部件厂,合格率不高,3年后倒欠20多万。 买卖电线电缆,利用信息迟缓,从浙江、安徽买电缆,到江苏、上海卖,不到两年赚了100多万。要不断树立新目标。 9.刘积仁:认真做板报,17-22岁,是厂里的宣传干部,推选进大学。1988年33岁破格提拔为教授。1989和日本公司合作,靠技术转移挣到第一笔钱。
10.江南春:1995营收500万(了不起啊,广告业基本都是利润),IT泡沫逼着走出舒适区。2001创立分众(靠着自己观察找到的方向,十几个人的初创团队)。
(原创的idea啊,大胆点。)
11.德龙丁立国:20几岁靠倒卖钢材(转轨制)就赚了两三千万(幸运的人很多,最终成大事的是敢想敢干,不断进化,并且不断选择2C大行业的人)。参与国企改制赚了大钱,接手邢台钢铁厂(和郭广昌一样,这是那一代企业家的机会,要拥抱时代的机会)。
08年原打算18亿美金把钢厂卖掉,但没通过发改委和商务部的审批,结果经济危机就来了。(哎,企业家的判断。这是和汇源类似的第二个例子,谨慎!谨慎!)
12.冯仑:职业生涯早期,也借助了不少校友资源。最终下海经商,与89年后前途暗淡有很大关系。一开始没钱,6个创始人到处借钱,做完第一个项目才还钱。(大手笔啊,哎!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人。)
13.黄怒波:从体制(zxb)下海后,老老实实以学徒身份进行商业活动。用仅有的几百元印制名片、贩卖娃娃、倒卖茶叶,在中关村倒腾复印机、办公用品。
“我吃过那么多苦,受过那么多侮辱,我的命是捡来的,决不能就这样贪图舒服安逸地度过一生。”
14.徐少春:财科所毕业后先去山东济南工作,经导师(财政部会计司前司长杨纪琬)介绍去了深圳的中华会计事务所工作。1988到深圳,一边工作一边写软件,1991辞职创业。第一桶金5万元,是在赛格市场做硬件贸易挣到的。成立之初,除了自己只有一名员工,骑着自行车挨个公司宣传产品,不愿意买可以先免费试用(比史玉柱的传奇难多了)。融资,蛇口社保投资占股40%,靠着人脉,美籍华人赵西燕也投资,占了25%。1993推出金蝶软件后,销路非常好。
1994,事实上抓住了windows大规模推广的机遇,成为新平台上的软件。(和现在的字节在移动端的成就,很像。稀缺。)
15. 汪潮涌:前半生确实天才。疑惑的是在资本市场这么呼风唤雨,十几个亿的资金就把信中利拖垮了?说明这些年,搞金融其实也没赚到多少钱。金融从业者享受的,与赚到的钱还是有差距。
16.科大讯飞刘庆峰:1999成立,2001联想创投第一笔投给了科大讯飞(确实一帮人干的很辛苦,但是回报,未必很大)。国家支持,2008就上市了。
17.方太茅忠群:方太成立于1996,1999遇到销售瓶颈(大家模仿)。自述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管理(真的有必要读那么多课吗?)
18.依文公司夏华:中国政法大学老师辞职后,不知道干什么,坐在西单台阶上坐了3天。然后去应聘做了8个月售货员。2004,库房被淹了,几百万一下子就没了。
19.正和岛刘东华:本想进人民日报,没有进去。后来做了《中国企业家》,48岁正局级干部下海成立正和岛。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