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事手册,随时可以准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老头子,跟我一起写这个吧?”
杏子在他对面坐下来,拿出两本册子。
《为“那一天”准备的临终笔记》
……
廉太郎胡乱翻过页面,看见了“以备不时之需”的标题。在此之前,有整整十二页篇幅分给了人生经历。
其实,真正重要的才刚开始。
首先是几个有关看护的问题。
"关于看护”
① 当我罹患痴呆症或卧床不起时
□ 希望在家中接受看护
□ 希望在儿女家中接受看护
□ 希望在医院或护理院接受看护
□ 根据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看护地点
之所以采用勾选的形式,应该是为了让意思更明确。
廉太郎想到了徘徊在春日部车站门口的那个人。当时他被家人一左一右地搀扶着渐渐远去的背影……自从辞去工作,廉太郎就再也没有每天定时出现在车站。那位仁兄至今还在重复通勤的行为吗?
他可不想给女儿添那种麻烦。
“第三项吧。”
他属于团块世代,很难说届时有没有空位,但廉太郎还是毫不犹豫地勾选了那一项。
下一个项目是什么?
“进入需要看护的阶段时,护理费用如何处理?嗯……‘用我的养老金及存款支付’吧。”
再下一项是进入需要看护的阶段后,如何进行财产管理。虽然会添麻烦,但也只能交给女儿了。
廉太郎一一勾选了自己希望的选项。看护的后面是有关医疗的问题。
重病告知选择“如实告知”,器官捐赠选择“已填写捐赠卡”,然后是延命治疗——
他停下了动作。
选项有三个。
□ 希望接受延命治疗
□ 希望接受缓和痛苦的用药,但不希望单纯延续生命的治疗
□ 由家人判断
廉太郎的圆珠笔停在了第二个方框上。
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杏子看着廉太郎的手,说了一句:
“如果自己选,肯定会这样选择吧?”
廉太郎的父亲是在医院去世的。他当时接到病危通知,立刻赶了过去。父亲躺在病床上,身体连接着各种各样的管子,人已经极度衰弱了,还做了胃部造瘘,处在“仅存一口气”的状态。
当时廉太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想这样活着。
母亲和姐姐完全是出于关心才选择了那样的治疗,因为停止延命治疗等于眼睁睁看着父亲死去。如此沉重的选择,家人如何能决定呢?
“对啊,有道理。”
廉太郎低下头,勾选了第二个方格。这下他总算明白了,自己必须填写这些东西。如此一来,就不需要女儿面对这些选择了。同时,这也是为了让廉太郎自己直面杏子的死亡。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