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及其种族主义与种族灭绝(2)
第二部分强调的是现代性的科学,工具理性等等是如何成为了种族主义与大屠杀的必要条件。
- 作者先驳斥了塔盖夫的三阶段论,在该理论中,种族主义的发展包括初级种族主义(一种天生的对陌生族群的不安与不信任,作者称之为异类恐惧症与竞争者敌意),理性化种族主义(为仇恨提供了逻辑基础理论并使之内化),准生物学的神秘化种族主义三个阶段。而作者认为种族主义无关异类恐惧症和竞争者敌意,而是保持这样一种信念:在鼓吹人类能够通过理性重塑人类事务与生存条件的现代社会当中, 有一类人却是无可救药的,他们无法融入到这种理性秩序中的。
- 作者通过描绘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清洗是如何作为一项普通的公共卫生政策被执行的,又受到了多少著名科学家的理论支撑。由此可见,种族主义可以通过现代的社会工程活动得到实践。*1
- 通过描述在纳粹德国发动大屠杀的那段时间里,德国人真实的心理状态:一部分对此表示冷漠,一部分支持纳粹者认为这是对犹太人的惩罚而不是灭绝。总之,这些心理以异类恐惧症和竞争者敌意为主,远远到不了屠杀和灭绝的程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需要大量人力的屠杀,通过劳动分工和现代官僚体系让冷漠的德国人参与到这场屠杀机器的运转中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现代性的理性与科学提供了种族主义的理性基础,社会工程提供了实践通道,官僚体系提供了机器运转必要的人力。
对于未来,作者认为:
- 只要还处于充斥着紧张与创伤的现代性“不稳定发展”时期,种族主义就会有其市场。
- 虽然国家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减少对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直接管控,趋向于多元化与市场导向。但是基于市场的脆弱与不确定性,作者认为大政府的时代随时可能重来。
28人阅读
滚动的蛋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导论:大屠杀之后的社会学
有两种常见的主流观点可以把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与现代文明以及社会学的关系分离开来. 其一:是...
-
现代性及其种族主义与种族灭绝(1)
第一部分着重强调,前现代到现代转变的这个历史进程本身是如何使得反犹主义激化的。 欧洲的反...
-
现代性及其种族主义与种族灭绝(2)
-
大屠杀的独特性和常态性
作者认为,大屠杀兼具独特性与常态性,这是因为它是许多现代性特征与某些偶然因素偶然结合的...
-
诱使受害者合作
本章主要解释纳粹德国是如何成功使得犹太人参与到合作当中的。 事实上,犹太人的行为与其说是...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