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页
这一切,除开大量承担重体力劳动的普通士兵,都离不开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弹道的职业砲手,校正弹着点的观察员,设计各种器械的工程师,确定坑道线路的地形专家,实际负责挖掘的工兵,还有各类木匠、铁匠、石匠、皮革匠…这样一来,围攻堪称古代的“高科技”战争了。双方掌握和临时创造出的技术的对抗,甚至是个别守将兼工程师之间的对抗,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围城,单是这一种战争形态,就兼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三大特征。围攻大型城池,对技术、人力、物力、时间的要求更加苛刻。且不算数以百计的攻城器具和坑道作业,光是弩箭这一项,一日的消耗量就可能以百十万计算。这样的消耗,只有大型的政治体才承受得起。 蒙古帝国的大军,恰是当时世界上最擅长向敌人学习的军队,不但支配了海量的物质资源,更不惮于引进人才,实现组织和技术革新。 引自 一、帝国的攻城术 197
3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