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罗马篇
形容罗马的词中有一个词叫“阿里奥索”(arioso)。意思是通风好、不小气。……罗马则冬暖夏凉。在意大利半岛,气候最温和的地方是罗马和那不勒斯一带。 引自 第二部 罗马篇 123 现代罗马人和古罗马人一样,有强烈的自我批判意识。他们修改了“SPQR”的意思,变成了“Sono Porci Questi Romani”的缩略语,意思是“罗马市民是猪”。 引自 第二部 罗马篇 123 没有一个组织可以像基督教这样善于适应时代潮流的。这是他们真正的能量。 引自 第二部 罗马篇 123 与教皇、红衣主教们华丽的法衣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一群穿着或黑色或茶色或白色的简朴僧服或修道僧服的人。这样两个极端形象同时存在正是基督教会作为一个组织的优势。它同时满足了奢华和清贫两个方面的需求,反映出基督教会熟知人类追求这两者的本性。 引自 第二部 罗马篇 123 在“罗马浩劫”(1527年)中,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不得不进行重建。既然是重建,就要用新的建筑样式,于是正在兴起的巴洛克样式成了主角。现在的罗马较完好保存下来的文艺复兴样式建筑已经很少,威尼斯广场南侧的威尼斯宫是其中之一。这里曾经是出生于威尼斯的教皇们的私宅,后来用作威尼斯驻罗马大使的公馆,所以现在依然保留了这个名称。出生于锡耶纳的银行家基奇的家——基奇宫是其中之二。再有就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法尔内塞宫。这座建筑物是为教皇和其儿子亚历山大·法尔内塞红衣主教而建的住宅。现在,威尼斯宫变成了美术馆,基奇宫成了首相官邸,法尔内塞宫为法国大使馆所用。 引自 第二部 罗马篇 123 这座教堂取名为“天使和殉道者圣母玛利亚教堂”,其构造非常奇特。通常,教堂建筑呈纵十字形,而这座教堂却是横十字形。正面也不是平面,而是半圆形,这在古代叫艾赛德拉。这样设计的原因是米开朗基罗要保留戴克里先皇帝大浴场中央部分的原样。所以,如果你想亲身感受一下古罗马大浴场的空间感,与其去卡拉卡拉皇帝浴场,不如走进这座教堂更有用。因为虽然卡拉卡拉皇帝浴场在规模上与古时一样,但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墙壁和地面。 引自 第二部 罗马篇 123 之前,人们没有想看的欲望,所以他们没有发现“古代”。然而,一旦有了想看的欲望,他们就看见了。这里所谓的“看见”,指的是人们为这些东西的美而觉醒。 ……日语中有一个词叫“慧眼”,意思是看清事物本质的敏锐洞察力,文艺复兴精神就是人类让自己重新拥有慧眼的一场运动。 引自 第二部 罗马篇 123 如果没有神职阶级,那么信徒的想法就是神的想法,就会出现各行其是的现象。马基雅维利的选择是:宁可容忍小恶来阻止大恶,而不要在废除小恶后出现危害更大的大恶。 这不是马基雅维利一个人的想法。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对教会的批判是不留情面的。但是, 他们和同时代的伊拉斯谟一样,尽管批判其神职阶级来毫不留情,却没有人提出废除神职阶级。这并不是说他们比路德更稳健,事实上与路德相比,他们只是不相信人性的善。马基雅维利认为这才是真实的人性。他引用了尤里乌斯·恺撒说过的一句话: 无论多么坏的事,最初的理由总是冠冕堂皇的。 引自 第二部 罗马篇 123 从历史上来看,威尼斯共和国与罗马教廷之间适中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威尼斯没有拒绝罗马提出的设立宗教裁判所的要求。他们同意设立宗教裁判所,条件是裁判所中必须有共和国方面的代表,也就是有世俗社会的人加入。而在其他国家,宗教裁判所只有神职人员。同时,宗教裁判所的会议章程规定,只要有一位委员退席就必须流会。 于是在威尼斯,在宗教裁判所会议上,神职人员刚开始说明理由,提出要对某市民进行异端审判,宗教裁判所中的元老院议员就会起身退席。所以表面上威尼斯并没有反对反宗教改革,只是让它“流产”而已。正因为这样,在反宗教改革之风呈横扫一切之势的欧洲,威尼斯成了为数不多的避难港之一。文艺复兴也来到威尼斯避难,就像一个世纪之前,为了躲避战乱,从意大利各地来到威尼斯避难的手艺人一样。 引自 第二部 罗马篇 123
75人阅读
空白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部 佛罗伦萨篇 007
但丁说过,单纯依赖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口、文笔、画笔、凿子等把它们表现出来才能成...
-
第二部 罗马篇
-
第三部 基安蒂的格列韦篇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和哥伦布一样也是意大利人,不同的是哥伦布出生于热那亚,而他出生于佛...
-
第四部 威尼斯篇
威尼斯共和国……从建国到灭亡的1200年间,自始至终都实行共和政体。当然,说是共和政体,既...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