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她敲起了鼓《She Bangs The Drum》
P47:因此,狂欢文化的兴起并非巧合——24小时的仓库聚会、猖獗的药物滥用、对延长美好时光的不懈追求——都与撒切尔政府的终结同时发生,在流行音乐层面,独立摇滚中那些悲伤忧郁的自赏(盯鞋)玩家开始比欢快的跳舞音乐和先锋dj们所取代——不经意间,新的音乐狂欢成为了象征政治解放的赞歌 引自 2 她敲起了鼓(3:42) 这种狂欢不是社义意识形态下的醉生梦死,他跟王朔一代的贫嘴,盲流青年现象异曲同工(还恰好发生在相同的年代,这是一种后现代现象吗),如戴锦华所说“王朔所代表人物的玩世不恭的背后,是一种很深的痛。”同样,rave的兴起和rave一代的兴起背后是对撒切尔时代的无望,却又在对无望受够之时的抵抗方式。
P49: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吻我/过去是你的/未来是我的/,记住这句目中无人、出言不逊的宣示,它用充满攻击性的口吻呼吁改变,寄望于政府重整旗鼓。它不仅预示着撒切尔一年后的倒台,还满怀欣喜地憧憬着未来 引自 2 她敲起了鼓(3:42) 不同于60年代的寻求改变和革命的乐队,也不同于70年代的前卫摇滚乐队;随着朋克年代逝去后,石玫瑰和其相同年代的80年代的英国独立音乐歌词中没有明显的政治元素,似乎都在关注个人。但石玫瑰的歌词仅仅是简单的情爱吗?还是包裹着情爱外壳的个人宣言,就跟《我想被崇拜》的歌词一样,仅仅是自大的表现吗?狂欢的锐舞一代(rave)会在歌词中感受到什么呢,相比情爱,肯定是后半句的个人宣言,忍无可忍的他们在用另类的方式抵抗时,似乎也看到了撒切尔倒台后未来的方向。
P50:伊恩·布朗精瘦却干练的身材酷似职业拳手,但他的面孔却暗示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大脑和一个帮派分子的肌肉,布朗的笑并非全然是恶棍式的,但也不怀好意。瘦削的的颧骨和眉眼,让他既可能被误认为是一个目空一切的大学毕业生,也可能是河边桥下正在进行帮派机会的街头团伙成员,这正是他的迷人之处。布朗时常给人以心不在焉之感,仿佛其并不在场,不过,深邃的目光暗示着,其实他能专注于探索,只是偶然喜怒无常 引自 2 她敲起了鼓(3:42) 一个全新的“主唱”形象,如摇滚乐初始时期特点带给人的刻板印象,主唱往往不是圣徒便是伟人,有着英俊的外表,写词的才华,或雄性或优雅的台风;ian brown的街头小子和带着”street smart“的形象与之前的精英或破坏者形象大相径庭,但也带来了全新的气质,当然这源于他的个人魅力。
51人阅读
Solidibiz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言:有时我会幻想.....
1. 开篇:“曼彻斯特,英格兰,英格兰,横跨大西洋,我是个天才,天才...... 《曼彻斯特,英...
-
1.I Wanna Be Adored:我想要被崇拜(4:52)
P1:"我总是忠实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我手头有伍迪·艾伦的所有影碟;我买了帕洛米金马乐...
-
2. 她敲起了鼓《She Bangs The Drum》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