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宇宙超芙 (被学术熊接管后我成了一只精养熊)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春夏,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为求了解沿江一带新生代历史起见,组织了两次沿江旅行。这两次旅行,除德日进和我外,还有聘来的地文专家巴尔博先生。在九江庐山一段,李仲揆先生并来参加。在南京附近,并有中央研究院朱森、喻德渊诸君同行指导,因此,得到不少的方便。 …… 以下不述高深的科学,但记旅程中的琐事。但琐事也有琐事的趣味及教训。 (一)旅程的开始 …… 我常说一国的文化表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陈列馆的文化。它包括搜集、研究、保存三种重要使命。所谓陈列馆,不止一种,而最重要的为自然及人文陈列馆。自然陈列馆可以增进人对于自然的常识,也可以增进其研究兴趣。人文尤其要紧,乃为保存与增进一民族和其氏族的观感与进步的重要工具。在西欧各国,差不多每个像样一点的都市,都有各种陈列馆,或公立或私立不等。在德国有所谓家乡学(Heimat Kunde)就是把一地附近的自然宝藏、人情风俗的材料均搜集起来,研究保存,也是一种陈列馆的任务。我因而常说,西洋文化为陈列馆的文化。反观我国,私家收藏虽不少,且其整理多不科学;公家的陈列馆事业,近尚在萌芽之中,所以不但历史上许多好的材料散失十九,即自然科学上的材料也被摧残得很多。 …… 至于中国方面关于此等博大收藏,在上海还没有一个,实可惭愧。近年幸有中央研究院一部分设于上海,使上海尚有文化可言,否则真可谓十里洋场,从文化方面看,不过一片荒地罢了。 …… 巴尔博到上海后不久,我们所要看的标本全看过之后,即决先往南京。巴意拟自沿海岸出发西上,但事实上有困难,仍乘车出发。卞君因而欲做详细之参观并拟赴苏州,所以我们一行仍是三人,即德、巴与我。我们的目的,是先看南京附近的地质,有地质研究所诸君招待,颇收事半功倍之效。 …… 在茅山顶上四望,却也有意思。庙上游人甚多,除迷信用品外,亦有卖其他物品的,以玩具为多,颇有小商场的气味。大凡中外迷信,均须加以实用化。如现各国通行的圣诞节,事实上已为一家庭节,而茅山庙节乃至其他各庙会,在春季颇含有提倡人做户外游行的意思。 ……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来,日趋繁荣,由我们久居北平,精神上甚受外力压迫的人看来,真有啼笑皆非之感。啼的是半壁山河,危急不堪。六朝金粉的南边,又重趋繁华,好像几次不幸的历史往事,又要重新上场开演了。可喜的幸在各方危急之秋尚有一城,努力发展,倘能努力,未始不为复兴的根基。 引自第38页
4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