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第二讲 从五代词到宋词(下)
石上草
读过 蒋勋说宋词(修订版)
1.宋代是一个最懂得融合的时代。文人们身上有一种豁达,可以在上朝的时候扮演一个儒家的角色,下朝的时候又是另外的样子——你看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关系,他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2.宋朝是可以静观万物的,静观万物是因为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信心,可以看到生命来来去去;你有更大的包容,不去做比较和分辨。这个时代既有范宽在画《溪山行旅图》那样大气魄的山水,又有花鸟画家在画一些非常小的草虫。
3.没有人规定伟大的书法里不能有错字,错了为什么一定要再写一次呢?生命里面的错误让别人看到会那么难堪吗?这个字错了,就把它圈掉,旁边再补上一个字,这些在书法中都出现了。苏东坡、黄庭坚的书法里都有涂改的痕迹,书法的美学因此从一个官方的很正式的规格转变为性情的流露。从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的真性情,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去掩盖它。
4.
《鹊踏枝》冯延巳通常我们一讲小事物就会看不起,总在谈虚妄夸大的东西,对身边的小事却可能没有真正珍惜过。
恋爱不见得一定是跟人,我相信深情是可以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同一朵花的缘分不见得下于同一个人的缘分。
可专注也是一种能力。所谓“至广大”是一种能力,“近精微”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说唐朝一直在“至广大”,那么到了宋朝则开始“近精微”了,当然在整个儒家的道统里面,“至广大”和“近精微”必须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
可是这里连情绪的根源都不清楚,因为不清楚,所以才会变成抽象的、对于生命内在的描述,那种“无寻处”的状态才是重要的。
5.
《玉楼春》冯延巳“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曾经说过,一个“闹”字出来,整个境界就不一样了。
“绿杨烟外晓寒轻”,讲杨柳在春天如烟雾般弥漫,清晨的寒气轻微。“轻”变成了很特殊的生命体验,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闹”字也是如此,既讲客观,也讲主观。读完这两句话以后,你会觉得“晓寒轻”和“春意闹”好像在讲自然,可实际上也是在讲生命本身。我们自己的生命中也有“闹”,青春繁华的感受就是“闹”,和“轻”字形成对比。
浮生长恨欢娱少”其实不是感伤,而是从另外的角度对生命经验进行寻找——他要求自己在沉静的状况里重新去思考欢娱这回事。
即使是“浮生长恨欢娱少”的时候,即使是“肯爱千金轻一笑”的时候,即使是“为君持酒劝斜阳”的时候,也不是激动得不得了,只在最后留下一个淡淡的“且向花间留晚照”的愿望,好像变成一种对生命的美好祝福。这个美好势必要结束(“晚照”),在结束以前,至少能够和繁华在一起,能够有一种深情的珍惜。“且向花间留晚照”,如果把这样的句子送给朋友,我想其实是一种对生命的祝愿,它绝不是在讲某一天的晚霞,而是说在生命结束以前要珍惜自己。
石上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摘抄 第二讲 从五代词到宋朝(上)
1.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件事,就是记录一个时代的文学往往不一定是我们所认为的文学形式,有的时...
-
摘抄 第二讲 从五代词到宋词(中)
1.“日日花前常病酒”完全是五代词的状态,不再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到五代的时候,忽...
-
摘抄 第二讲 从五代词到宋词(下)
-
摘抄 范仲淹篇
1.我们前面提到范仲淹是一个政治家,所以他的发之为文不是为了狭义的文学。我自己一直不采取...
-
晏殊篇
“炉香静逐游丝转”这一句,好像是一个没有目的性的描述,它在整个人生的意义上,不代表任何...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