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受之有愧,越是期待回报
这封信讲了许多关于“恩”的想法。一个人一日选择了让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子女)接受重恩的话,那他必须明白一点,就是只有栖牲自己才能改变这种做法。而且,不管他为儿女付出了多少,日后,他都不应该以此邀功,用它来证明“自己当前的行为是正当的”,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孩子们很自然就会对此感到不满。因为他们的父亲未能始终如一地付出,他们觉得这是背叛。做父亲的人如果认为在孩子们需要照顾的时候,自己为他们牺牲了一切,现在他们长大了,就应该特别照顾自己,那就太无知了。孩子们不但不会那样想,反而只会因为意识到所欠的恩而反对你。 对于这样一种情形,美国人就不会作出如此判断。我们认为,父亲为失去母亲的儿女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在晚年应当获得孩子们的感激,而不是让他们本能地“反感”。为了让我们像日本人那样去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种金钱上的交易,因为在这方面,我们美国人理解起来容易点。如果父亲正式把钱借给孩子并要求他们到期偿还,还要加上利息,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孩子们反对你是很自然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就同样能够理解,为什么日本人接受别人的一支香烟后,不会直接说声“谢谢”,而是说“惭愧”。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日本人在讲到某人向别人施恩时,会感到极其厌烦。如果这还是有点深奥的话,至少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哥儿”把一杯冰水的恩情看得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美国人是不会用金钱标准来衡量这类事件的。比如,冷饮店里的一次偶然请客、父亲对早年丧母的孩子们长期的自我牺牲,以及像“哈齐”那样忠诚的狗。而日本人却这样做了。我们认为爱、关怀、慷慨仁慈的价值,越是无条件付出越是难等可贵。而在日本则必然带有附加上条件,接受了这类行为就欠了别人一笔人情债,就像日本人常说的“有天赋的人,才敢受人之恩。’ 引自第101页
35人阅读
人生海海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这种谢意比一百万还要珍贵”
“虽然只是一杯水的恩惠,但欠这种背后议论别人的人的恩情,会影响我的名声。不管是一钱或半...
-
道德绑架
解答这问题的医生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即这位老人把太重的人情债压到自己的孩子...
-
越是受之有愧,越是期待回报
-
敏感的日本人
不过,在任何文化中,为维护名誉的“道义”都会伴随着敌视和同机报复,这不是亚洲大陆特有的...
-
每个人都讨厌失败,但是我们更看不起那些输了比赛就情绪激动的人。
测试表明,接受测验的学生心理压力极大,想到可能会失败蒙羞。正如教师、商人都要保持各自职...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