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
17个笔记
◆ 男人纽带的成立条件
>> 所以,厌女症就是绝不将女人视为与自己同等的性主体,而是将女人客体化、他者化,更直接地说,就是歧视、蔑视。
>> 只有男人才能转为“第三性”,而女人却不能,这反过来证明了性别二元制是何等强固。“n种性”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在现实中却不存在,由此亦可得到反证。
◆ 男人一直在谈性吗
前面的“一个人”换为“男人”、后面的“另一人”换为“女人”,不也同样适用吗?
>> 他的关于歧视的定义,可以稍加修改为:歧视就是通过将一个人他者化而与共同行动的另一人同化的行为。如果把前面的“一个人”换为“女人”、后面的“另一人”换为“男人”,直接就成为对“性歧视”的定义。
◆ “圣女”与“娼妓”的分离支配
>> 我在前面两章讲过,男人为了成为性的主体而将对女人的蔑视深植于自我确认的核心,这就是厌女症。
>> 而同性恋憎恶,则可以理解为男人对男女界线的模糊暧昧而带来的不安所抱有的恐惧。
◆ 秋叶原事件与“无人气男”
>> 在他的头脑中,女人就是被男人外貌吸引的那么简单的动物。也许他只是用自己对异性的反应来反向揣测,这只能显示他自身异性观的狭隘。
◆ 《男人保护法》的反时代性
>> 日本的HDI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人文发展指数)位居世界第十位,但衡量女性社会地位的GEM指数(Gender Empowerment Measure,性别开发指数)却落到第五十七位(2009年数据)。
◆ 一个男孩的诞生
>> 在诞生的瞬间,婴儿的两腿之间如果有“把子”,便“好极了”;要是没有,
>> 就大失所望。这是日本社会长久以来的惯例。
>> 在2006年9月6日这一天,在这个国家里,看到这个受特殊待遇的孩子,只要心里升起一丝“幸好不是女孩”的念头,无论男人女人,全是厌女症患者。所谓皇族,就是将厌女症露骨地制度化了的一个家族。
>> 发达国家的自然出生性别比例为男105比女100,但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中国,2009年的数据是119比100,男孩比例严重偏高。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有依据可以判定这个数据背后无疑有人为操作的因素。在中国,女孩或许是在精子阶段被筛选、在胎儿阶段被抹杀、出生之后不被欢迎的存在。
◆ 记纪的神话理论学
>> 仓塚一语道破:“天照大神升上高天原,与她失去王女身份发生在同一天。”〔仓塚,1979:283〕皇室的女儿要么像斋宫那样终生独身,如果她要结婚,就得先脱离皇籍,变为臣籍之后才能结婚。
>> ”〔仓塚,1979:283〕皇室的女儿要么像斋宫那样终生独身,如果她要结婚,就得先脱离皇籍,变为臣籍之后才能结婚。
◆ 暴力·权力·财力
>> “女人寻求关系,男人追求占有”,小仓千加子一语道破。
>> 女人的嫉妒指向夺去男人的其他女人,而男人的嫉妒则指向背叛了自己的女人。
◆ 春宫画研究之始
>> 有男人感叹:“我们流汗费劲,最终不过是给女人奉献快乐而已。”
>> 可是,“奉献”一词,含有反向支配之意,即,将女人的快乐完全置于男根的控制之下,让女人主动地服从,并将女人引入不能自控的境地。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