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散文电影 介于虚构和非虚构电影之间的跨界的混合形式
散文电影像阿多诺的文学笔记中所说的异端,不尊重传统的界限,是结构和概念上的逾越,是自省和反身
散文这一形式让事情复杂化 (跑题 碎片化 重复 凌乱)而非整合
1自省性
戈达尔 电影是一种思考的形式 以及对该形式的思考
散文力图保存思考的过程
阿多诺 《散文作为一种形式》在散文中,概念并味建立一个运行的连续线,思想也非在单一方向前进 观点的各个方面交织如地毯
2主观性
蒙田 我自己就是我的书的素材 写作不是假装去发现什么而是摊开自我
卢卡奇 散文家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自我,找到自己并建造自己
散文的主观性的特殊之处
诗意印象派
里希特 《散文电影:纪录片的一种新形式》宣布一种新型的既有知识分子理性又兼具情绪化的电影出现 和纪录片的关系:在描述想象 思想 观念等看不见的世界时,散文电影拥有更多表达手段。散文电影从依照简单顺序记录外部现象中被解放出来 它可以按照需要从各处收集素材 其时空的安排只服从解释和展示想法的需要
阿尔特 散文一词的使用,是因为它指代了不同类别间的融合 它是愉悦的 跑题的 好玩的 矛盾的 政治的h
观点必须建立在个人的一套假设和特定的意识框架之上,而不是透明的集体的“我们”,第一人称的散文电影尤其适合表达对立的立场
散文是表达对单个或一系列问题的个人化的批判性反思。所有电影散文共有的一个本质是存在一位不加掩饰的寻找自我的作者。这个作者的声音在分析主体时并不是要提出一个表面的事实的报告,而是要提供一个公开的 个人的 深入的 发人深省的反思。这个发声者常常以旁白叙述者的身份出现,而旁白叙述者很接近文本之外的真实作者(强势发声者 沟通行为信源
在散文这个领域 作者需要通过不断质疑她的主体对象 她的作者身份 和她的主观性
散文电影中的作者身份如同间隙 塔需要在真正的经验作者和他的文本形象的夹层之间被扮演
制造不确定 张力 分歧 来破坏单一 全知 上帝之声式的纪录片解说的权威
发声者直接向观众演讲 并尝试建立对话 。散文电影中的 我 总是明确而强烈地暗示一个 你,它是这种电影形式深层结构的重要方面,你 召唤来参与和分享发声者的思考。你 不是一个普通的观众,而是具身的观者。
64散文电影通过某种修辞结构建构了这样的观看位置:散文电影不是回答它提出的所有问题 并提供一个完整的封闭的说法,散文的修辞是提出问题并询问观众,散文不是通过情感和智力反应来引导她,而是敦促她独自参与影片,思考作者提出的主题。这种结构带来了散文电影的开放性。
67散文电影的结构是不断的质询,每一个观众,作为个人而不是匿名的集体观众中的一员,被召唤来参加与发声者的对话,并因此在智力和情感上变得主动,和文本互动。真诚的散文电影提出问题但并不提供清晰的答案。
散文结构中隐含一个假定:人类经验是一致的,在此共享的经验之上,两个主体可以相遇并沟通。两个主体位置 我 和 你 互相决定,互相塑造。
传统纪录片中,发声者可能会向观众公开演讲,或把他们当作匿名的观众,但这一匿名性是由发声者所担任的一般性的权威构建出来的,日记 笔记本或游记电影的观众 则可能感觉像进入发声者的喃喃自语。
散文家并不假装发现真理,并认为自己手握认识真理的钥匙,而是让答案出现在其他地方,在具身观众占据的位置之中。意义是由说话者提出,作为一种个人的主观的冥思而不是客观真理。正是这种主观的举动和第一人称的叙述发动了观众的主观性。
他不信任让我们这个时代深受折磨的沟通方式,唯一真正的交流在演讲之中。一个人和我们讲话的方式也是他所说的内容,以及他展示的内容之一。
画外音代表了权力,一种处理影像及其所反应的事物的权力,而且来自一个相对于图像来说绝对是他者的空间。完全的他者,完全的不明确。正因为来源于他者的领域,画外音被假定是了解真相的:这就是它的权力的本质。87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