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46 什么样的负面情绪是没有意义,应当警觉的
社会学家Elizabeth Bernstein指出,的确不存在积极的一面的负面情绪,它称他们为“空洞情绪”。其中最典型的两种是无望感和无价值感。
1.无望感
无望感,顾名思义,是一种染上了浓郁的绝望的情绪,它不基于某个具体的情境或某段特定的时期,而是涉及对整个未来的消极预期。 人之所以能够且愿意付出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是因为一个信念,即“我们的行为会产生特定的结果,掌握这其中的联系,可以让我在未来通过行为达成目标”。因此,希望感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 可如果这一信念遭到破坏,我们就会失去控制感,产生“怎么努力也没用”“希望的不会发生”的预期。如此一来,我们可能会放弃采取行动。更糟糕的是,放弃尝试和努力可能导致我们的预期成真,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有种与无望感密切相关的行为叫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恶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习得性无助,就是在这样一个无望感的笼罩下的,让人一事无成的魔鬼。 引自 “我要快乐”不应该是你唯一的目标 2.无价值感
无价值感是一种自挫性的情绪,来源于没完没了的自我批评,认为自我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被这种情绪困扰的人可能因为无法看到、认可自身价值,而不由自主地去追逐财富、权利、名望这些普遍被认可的外在事物。 然而,即使他们拥有了这些,内心依然是空虚的,仅凭这些世俗定义的“价值”,是无法填补这种自我的无价值感的。 同时,陷于无价值感中的人还可能通过取悦他人、获得他人认可来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但这种完全建立于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之上的脆弱的价值感,着实不堪一击。讨好型人格就与这种无价值感息息相关。 这无疑是一种使人痛苦的情绪,它令一切努力认可自己的行为都显得徒劳,让人迷茫且空虚,似乎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引自 “我要快乐”不应该是你唯一的目标 空洞情绪最大的共同点,也是它们缺乏积极意义的原因是,它们脱离了现实,不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或客观事实,且往往是长期的、难以调节的——它们承载着一种虚无的悲观感。因此,空洞情绪很难引起良性的行为改变,毕竟它们不仅来由不明,且我们不论做什么,都缓和不了这些难耐的情绪。
此外,“我感到毫无希望”及“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也是许多抑郁症患者日常的感受。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符合以上的描述,并且长期受到无望感和无价值感的折磨,那么你需要提高警惕,去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
60人阅读
奔跑的Ooolaf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86
你需要认识到健康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双方平等,互相尊重,肯定对方的价值,重视对...
-
P137 如何能减轻我们的煎熬
1.学着注意和表达想法与情绪:给它们贴“标签” 当你在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时,不要只是陈述...
-
P146 什么样的负面情绪是没有意义,应当警觉的
-
Page 178
从事记忆研究多年的Elizabeth Loftus说,人类的记忆并不仅仅是对真实事件的总结,而更多是对...
-
Page 194 如何科学的给自己加滤镜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建立对自己的积极错觉,可以试试“自夸日记”。在每一天的末尾,记录下...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