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商业、货币和物价899
P916西汉时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在武帝以前。至汉武帝时代曾利用商人管理经济,如商人家庭出身的孔仅、桑弘羊成为汉武帝的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管理人。宣帝时,关中富商田延年也当了大将军霍光的幕僚。商人的地位当然已有改变。此后,官僚、地主、商人逐渐结合为一体。所以才出现“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汉书·匡张孔马传》)的丞相张禹。《盐铁论·本议》中,记载有大夫“…故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宝货绝”的言论。说明对商人的看法也有改变,但在整个西汉时代抑商政策是没有根本改变的。尽管《盐铁论》中记载大夫有上述的言论,但文学之士反对商业活动和商人的言论毕竟还是占上风的,就是大夫在强调商业重要性时,也不能不一再说明政府的抑商政策是不变的,如“御史曰: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盐铁论·轻重》),“令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盐铁论·复古》)这类言论不胜枚举。可见,西汉一代抑商的根本方针是没有变化的。然而,到东汉一代,不仅没有实行如同西汉时代那样打击商业和商人的政策,而且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从根本上起了变化。如自商鞅变法以来,“商”一直被视为“末业”,“重农抑商”与“重本抑末”是一个意思。但到东汉时代许多人已认为“商”不应属于“末业”,而对“重本抑末”的解释也起了变化,如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凡为人之大体,莫善于抑末而务本,莫不善于离本而饰末。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民贫。”显然,在这里王符已经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看法,而认为农、工、商三者各有其本,也各有其末,并不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这种看法正是东汉以来“抑商”政策的改变的结果。 引自 第三节商业、货币和物价899
43人阅读
羊牛下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二东汉商业发展的特点899
P900……虽然在“抑商”方针下,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曾经对解除西汉政府的财政危机起...
-
一东汉商业发展的特点899
P906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东汉时代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
-
第三节商业、货币和物价899
-
二顺帝到桓帝时的宦官和外戚931
P937和平元年(150年)二月,梁太后死后,梁冀更是大权独揽。三月,增封冀万户,合并前封已达...
-
二顺帝到桓帝时的宦官和外戚931
P939梁氏失败“五侯”肆虐 ……梁冀一家的残忍贪暴,引起天怒人怨,皇帝敢怒而不敢言,但民...
> 查看全部9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