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
一般法师讲经,是一人讲经,众人听经;而我讲经,会带着两个帮忙的,在我没讲之前,叫他们先讲三、五分钟。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我的宗旨是提拔青年人做弘法的人才。我愿意培植佛教的新血,愿意栽培佛教的新青年。 我们要培养一班真正的修行人,要教化出一班最会讲演的人。谁欢喜讲演的可以先练习,等到在大众法会再出来公开讲演;不要养成你也不敢说话,我也不敢说话,甚至也不愿意其他人说话,只会躲在人后讲是讲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 用法来供养大众,这是法的布施!无论谁讲经,我都随喜赞叹。只要你敢讲,讲错没关系,这是我的宗旨。讲错了有罪过,那个罪过是我的。佛是慈悲的,你有过错你能改,他都原谅你,况且你不是故意讲错的。好像我讲经,我不怕谁批评我,我讲的要是不对,那你来讲,这是我的宗旨。 在讲演的时候,要目中无人,谁也看不见,也不怕人家笑,也不怕人家说什么,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了。一般头脑不清楚的人说:“不要讲,万一讲错了有罪过!” 就是讲错了也比不讲好;你不讲你自己也不知道到底错不错,也没有人知道。大家在这儿是研究佛法,好像方才有人讲错了,有人知道就帮他改过来。 学习讲经的各位,对前辈要心存恭敬,不可以直呼祖师、前辈的名字。好像称六祖大师,你不要直接说“慧能”,一定要加上“大师”,“大师”是个尊称。不要一边学佛法,一边造罪业。你是个凡夫,直呼祖师之名,这是最不恭敬,最没有礼貌的行为,可见你还没有真正明白佛法。 我现在跟你们讲的,等你们将来明白经典的道理了,不一定要照着我所说的这么讲,可以根据你们自己所悟到的道理去说。讲法要扼要,一个字不多说,一个字也不少说。 不要像绣花,不要长篇大论像写作似的。讲话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讲得不要太广,也不要太狭。讲经应该教所有的人都懂,要通俗,令一般人都明白才有用;要是讲得太深,令人不明白,这也没有多大用处的。 【后记1】 谭果式居士叙述: 西乐园寺建成,周末都有念佛法会和师父的开示,师父也要我们每一个人轮流讲法。大人讲完了,我们年轻人跟着上去讲。其实讲什么都无所谓,甚至你只讲你的名字也可以。 师父会记得谁这周讲了,下周该谁讲。他不让我们事前准备,要我们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是师父教我们演讲的方法,他告诉我们:“你们不要害怕,上台将你们想到的讲出来就可以了。” 我那时并不害怕上去讲演,因为在学校就经常参加辩论赛,面对过比在西乐园更多的人,但是我却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师父告诉我:“别着急!你只需要谈谈你的想法,说说你脑子里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我不记得第一次我讲的是什么了,但是大家都觉得我讲得不错。我记得有一位6、70岁的老居士,她不识字,每天都精进念佛,师父也要她上去讲。她说:“师父慈悲,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只知道念阿弥陀佛!”师父说:“这就对了!” 【后记2】 谭果正居士日记: 师父常要我们出来说话,但又不知道何时会被师父点到名,这是他的训练方法。师父不但训练年轻人讲法,也鼓励年长居士研究佛法,师父真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说法。 曾经有一位老居士,每周都会上来念同一首偈,念同样的四句,但是师父说没关系,只要我们肯开口说话。记得有一次师父开示说:“看破后,还要放下。” 薛果夙重述师父开示的要点。果笙讲解“戒定慧三无漏学”。像叶果庆和余果满,年逾半百,说起法来充满他们对师父的信心。叶果庆接着讲《憨山大师费闲歌》的“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名师总是闲”,余果满说:“师父常劝我们念佛,我只有念佛,别无可做;起初要心地光明,心地光明,到处都光明。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