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这个孩子还来不及领悟到:只要儿女好好活着,就足以令父母感激涕零。 孩子是怎样揣测父母心意的呢?身为一名殡葬礼仪师,我在工作中见到过太多的死亡场面,在现场我几乎不曾看过孩子抱着往生的父母哭,但是父母一定都会把过世的孩子抱在怀里哭泣。 我有一次接到通知,说是发现一具横死的尸体。在我们赶到现场善后的时候,只能从长发推测出这是一名女生,而在腐烂到难以辨识的遗体面前,大家都捏着鼻子站得远远的。但是就在那时有人跑过来,抱着尸体开始痛哭,原来他是亡者的父亲。父亲用脸贴着女儿的脸磨赠了好一会儿,一直留在那里不肯走。不管是死还是生,或者肉身已腐,她都是父亲最疼爱的女儿。 引自 不忍寄出的一封信 003 我小时候如果碰到有人过世,大人都会讲些优美的话来 解释。 “到遥远的地方去了。虽然不会再回来,但是在那里身心都不会感到痛苦,能过着幸福的日子。” 幸好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对死亡抱持负面的想法。最初从事殡葬礼仪师这项工作虽是偶然,但或许是因为成长背景的关系,我并不忌讳处理有关死亡的事件。 不过在死亡现场工作几年之后,我开始了解到死亡并非像小时候大人们形容的那样美丽。然而它也不是件丑陋的事,它只是自然界当中的一个片段。 花是花,虫是虫,它们只是单纯的存在。玫瑰花漂亮,毛毛虫恶心,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带有先人为主的偏见。 引自 在厕所献上一朵菊花 013 人都会死,有什么事会比这件事更明确的吗? 引自 在厕所献上一朵菊花 013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大家并未深人了解过患病原因是什么,我们只关注患病者的表面症状便予以判断及责难。还有人认为,有的老人家清晨醒来得依靠拾荒过日子,所以只有那些吃饱太闲的人才会染上心理疾病,把心理疾病看成是内心脆弱的人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下所得的病。 回想一下,有时我也会这样。在现场听到亡者的故事时,可以充分理解他们的生活有多苦闷,可一旦工作结束回家之后,一听到太太喊累,却又经常对她冒出“吃饱太闲”这种话。 引自 思念引发的“中毒” 029 死亡的本质在于它无法配合我们的时间计划发生。 引自 思念引发的“中毒” 029 有人说过,所谓“友情”是一种“可以分担彼此重担的关系”。我们不正是为了可以相互依靠、共同经历这险恶的世界而存在的吗? 引自 把孤独当作朋友 036 亡者白天窝在补习班念书,晚上要打工,下班回家就瘫在床上,就这样日复一日。会不会直到某一天,他突然觉悟那些目标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考上公营机构是不容易达成的目标,但这真的是他自己内心期盼的奋斗目标吗?是否因为这是别人眼中的一份稳定工作,所以才把它当作目标,而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喜欢那份工作?这就好像童话故事的结局总是说“王子与公主永远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一样,近年来年轻人的梦想似乎也如出一辙,他们都希望“自名校毕业,进入大企业工作,买间属于自己的房子,然后有个和乐的家庭”。韩国社会正用个固定的框架塑造年轻人的模样。 引自 抵抗现实的勇气 045 坚持到最后才是胜者,这句话向来是真理。即使最初的目标一时无法达成,但只要坚持下去,自己该做的事总会清晰浮现,而且终究有机会成功。只要坚持到最后,就能等到那一天。年轻人只要找出现在能做的事,认真投入,慢慢地就能看到前方的路一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当然知道这当中的辛苦,但累的时候只要想想我们所珍视的人,自然就能产生一股力量。 引自 抵抗现实的勇气 045 除了清晨起床捡拾废纸、傍晚抄书外,有时间还会去福利会馆学习折纸。她不仅认真过着今天,同时也积极地为明天做准备。 我突然间感到很惭愧,老奶奶的生活态度正好反衬出我“为了明天”却浪费今日、后悔昨日的态度。好在,那天我遇见了这么一位潇酒的老奶奶。 “老奶奶,我会将您为明天所做的准备,传达给其他人的,谢谢您。” 引自 思考过身后事才离开 060 “活着的人比较可怕吧,死人有什么好怕的。” 引自 帮忙“搬家到天国”的助手们 065 有垃圾要倒垃圾,吃完饭要洗碗,家具蒙上灰尘要擦拭,地板脏了要拖地……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然而支撑我们日常生活的就是这些小事。当生活的意志逐渐转为消沉时,最先放弃的也正是这些小事。 引自 把一切都给了他 072 由于强烈的自尊心作崇,亡者难以忍受自己跟不上世界变化速度的事实。从他儿子的角度来看,对失去能力的父亲不承担赡养责任又会有罪恶感。但是儿子还要供养其他家人,自己未来的路也还很长。或许亡者的心里是这样想的吧:自己早点死对大家都是一种解脱。 与外界断绝往来,终至孤独死亡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知道这个问题很难,不容易找到答案,在此先起个头,让我们一起找出答案。 希望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个可以让任何人都具有“求生意志”的地方。 引自 失去生命意志的时候 077 自我了结生命的人,选择上吊的地方通常不会高过一个成年人的身高。刚开始我很讶异,在脚能碰触到地板的高度上吊自杀,有可能吗? 慢慢地我才明白,决定生死的关键不在于脚是否能着地,而在于求生的意志有多强烈。 引自 世界上最糟糕的选择 094 孩子的生命并非属于他人所有。亡者认为没有父母的小孩就一定会不幸,而且只能过悲惨的生活,这是缺乏根据的错误想法。他误以为只有自己才能让孩子幸福,失去父母的孩子就注定不幸。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孤儿的人生就都是不幸的吗? 孩子属于自然所有,孩子的生命不能与父母的生命画上等号。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并非生他们、养他们,就是孩子们生命的主人,但父母们通常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引自 世界上最糟糕的选择 094 “痛苦”要活着才能体验, “幸福”也必须活着才能品尝。人生不可能只有幸福,也不会全然都是痛苦,但是我们却只对其中一个特别敏感。幸福来临时被视为理所当然,所以感受不到那是“幸福”;痛苦却被视为不存在于原本的生命里,所以碰到时会抱怨“为什么发生在我的身上”,甚至悲观地残害自己。 痛苦,就像是每个月固定要缴纳的房租,让我们时时挂怀。相较起来,其实有更多的幸福降临在我们身上,只不过我们将它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发觉。 活着,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奇迹。每个人都应该告诉自己:我的存在是宇宙形成以来最特别的事件,一旦出生,我就已经是被选择的存在。 引自 痛苦,是按月支付的人生租金 101 我自己也是因为偏见,所以在工作上尝尽苦头,然而我却没有真正地反躬自省。我们通过态度与言行反映出的想法,都可能伤害或是挽救一个生命。 我同时心想:我不该去迎合世界的标准,而是应该遵循自己的想法去改变世界,难道不是吗?人生的方向盘在自己手上,我只不过是想慢慢转个弯,有什么错吗?走上一条和别人不同的路,不是更能感受到些许人生的另类趣味吗? 引自 改变世界的前进力量 120 如果能稍微放下对物质的崇拜和执着,我们也许就能爱得更多,也能得到更多的快乐。生活也将因此变得更为丰富,也更幸福。 引自 第四章︱我们真正留下的东西 131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养宠物,对于独居的人来说,宠物更是名副其实的朋友,也是唯一的家人。但说到底它们只不过是动物,为何会成为人类的朋友和家人? 我们在工作上承受的压力,在生活当中受到的伤害,通常都是来源于人。这些伤害包括被误解、被拿去和他人做比较、被轻视忽略、受到排挤孤立、被利用,或是遭到背叛。 另外,还有信任的朋友在背后攻击自己;发誓永远爱我的伴侣找到条件更好的人,就转身离去…… 这个世界的人情日渐淡薄,我们不再毫无来由地对人亲切,也不会没有目的地接近他人。微笑和善的面孔已经不能完全相信,这就是我们在现实中身处的真实社会。我们在一生中遇到多少人,所受的伤害也许就有多少。 但是,宠物不会带给我们伤害。它们不会表里不一,不会背叛,更不会弃我们而去。它们对我们的信任没有止境,它们对我们的爱没有条件,而且始终如一地守在我们的身旁。它们更不会误解,也不会利用我们的真心,所以我们会把宠物当作伙伴,从中获得莫大的慰藉。 引自 谁是真正的家人? 143
15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