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0以“运动”的方式推进文学事业
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 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 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①一看到“听将令”三字,马上断言其缺乏“文学价值”,我以为是不公允的。鲁迅到底是“听”哪个“将”的“令”,陈独秀?胡适?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我看都不像。感受到某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时代精神,愿意与“完全是彼此思想投契的结合”的《新青年》同人共命运,在小说创作中略做呼应,我以为,这样的选择,实在无可非议。与时代潮流保持 一种“必要的张力”,不即不离,在追随中反省一此乃鲁迅小说获得成功的一大决窍。 引自 导读: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陈平原
80人阅读
雨落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30以“运动”的方式推进文学事业
其实,《新青年》同人思维方式的最大特点,不在于“功利主义”“绝对主义”或“以救世主自居...
-
P33-34文体对话与思想草稿
陈独秀等《新青年》同人,借助于版面语言,凸显议政、述学与论文,而相对压低文学创作,此举...
-
P30以“运动”的方式推进文学事业
-
P72编辑方针
这不是第一部《新青年》选本,本书的特色在于:第一,将思想史视野与文学史意义重叠起来,确...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